新课标下小学美术的创新性教学满怀激情与理想的我迈出大学校门,欣然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而今走过了三个春夏秋冬,我有说不尽的故事,但感触最深的是“与学生一起成长”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我快乐着,伴随着学生的成功我喜悦着,伴随着学生的失败我反思着。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说我们美术课很好上,因为轻松,没压力,不用一整节课都在讲,而且学生又喜欢上。是啊,回忆以前我上小学时的美术课,的确是这种教学模式。可如今,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其中的感受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因此,我觉得美术课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功夫来思考、推敲。伴随着教学中的酸甜苦辣,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条件的限制,我校学生的美术课通常只能在教室里上。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上课了,我和往常一样走进了五(2)班教室,可是我发现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好像在期待着什么。这时他们班坐在后排的一个调皮男生站起来说“老师,今天美术课上什么呀?还是绘画吗?为什么美术课不能像上体育课一样也上室外课呀?”他的话音刚落,我刚想婉然拒绝,突然灵机一动,我们这节课正好学习《愉快的春游》,何不带领学生去室外画一画呀!于是,我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室外去‘触摸春天’,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我的话音未落,同学们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学生出乎意料的惊喜让我又一次震惊。这一节课,我知道我成功了。同时我想到了以前的课,找到了以前的误区顿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二、悉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我曾亲身感受到“教与爱”的重要与伟大之处,并从中体会到一种特殊的“幸福”。他叫张琪,让人一见就是非常难忘的小家伙:中等个头,小脸白白的,小单眼皮里装的是满眼的倔强与叛逆。那是在刚入学的第一节美术课上,我让全班学生画一张自己最拿手的画,全班几乎都拿起了画笔,惟独张琪同学高昂起脖,翘着二郎腿儿,身体还不时地颤动。他的这种态度真的把我气得不得了。我当即走到他跟前问他为什么不画?他什么也不说,放下二郎腿儿,只是摇摇头。他的同桌告诉我,他是怪人,谁的话也不听,别说是美术课,就是其他科他也从来都是这样所以同学们送他外号“顽石”。那天讲完课,同学们练习时,我却惊异地发现了他的作业本上画满了各异的怪兽、金刚、奥特曼……原来这个孩子爱好画画。那他为什么上美术课又不画了呢?这时,我就想:何不改变一下教育方式来试一试。于是,每次上课或课下,我会有意无意地找一些事要他帮忙做,和他谈心。也许是他感受到了老师不嫌弃他,有时也很喜欢他,甚至对他比对别人还好的缘故,渐渐地,他的漠然淡了。在以后的美术课中我极力关注他,对他的些许进步就鼓励他,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偶尔会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一缕阳光。教师节那天,张琪悄悄地走近我身边,低声对我说:“老师,送给你!”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他做的一件手工作品,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谢谢您,老师!虽然有点粗糙,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用心。我感到一阵惊喜,张琪同学的行动已证明了他能行,从他的变化中我看到了希望,我坚信每个学生都很优秀,他们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在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发展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今后我更要悉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三、放飞学生的想象。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