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6、5、4、3、2加几说课稿琴台一小黄平6、5、4、3、2加几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简析:《6、5、4、3、2加几》一课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9、8、7加几的后续内容,也是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并能够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教材还突出教学“怎样想的”,让学生先在算式的方框里填数,再整理出计算思路,然后交流。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2、能比较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3、说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二、说学情通过前面学习9加几和8、7加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6、5、4、3、2加几,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来理解“凑十法”,并掌握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三、说模式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我校班额比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正在践行并推广“和·合教育五环节”教学模式,“和”是和谐,它是目标,是标准;“合”是合作,它是途径,是手段。“和合”教育五环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创设和谐氛围,构建合作网络,实现自主课堂。它的五个环节分别是:一、创设氛围二、预习交流三、探究展示四达标检测五、总结拓展。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我采用的模式是:一、童话导入复习旧知二、自主尝试领悟算法三、游戏实践巩固新知四、动手操作合作练习五、总结拓展分享收获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四、说设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结合我校的教学模式,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童话导入复习旧知上课开始我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啊准备结伴去小白兔家做客,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去吗?(孩子们都很高兴的说愿意),那我们看看哪个小动物来了。随之出示喜羊羊过河图,喜羊羊每算对一道题,才能往前走一步,这样就指引着学生一起帮喜羊羊答题,直到喜羊羊顺利的到达河对岸。2设计理念:通过引入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既回忆复习了凑十法,又很有趣味性。(二)自主尝试领悟算法1、在这一环节,教师先出示一幅小白兔采蘑菇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根据画面上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蘑菇?)3、独立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学生尝试计算:6+5=?5、集体交流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5的思考过程。设计理念:在探索算法时,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他们自觉优化算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游戏实践巩固新知1、讲述:小白兔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水果。(出示教材第96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图)2、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水果,各列出两道加法算式。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4、根据学生列出的两道加法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总结规律。设计理念:借助直观图,通过对前后两道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四)动手操作合作练习1、给每张桌子上发放一张“我是小画家”的答题卡。答题的要求是:把得数是12的算式涂成红色,得数是11的涂成绿色。2、同桌的两名同学或三名同学合作,一边计算,一边涂色。3、学生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