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0周年自我感想建党90周年感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一句话。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青年应当有朝气,有信仰,敢做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看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很多人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信仰缺失的一代,但我想说,作为一名90后的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我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有着自己坚定的信仰,正是这份信仰支撑着我们去追求理想,奉献青春。而这份信仰正是源于对党的信任,对党的无限崇敬与景仰。从童年时代的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再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在我看来,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称谓,入党是我毕生所需要的追求。我对“共产党员”这个字眼有着别样的情愫,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有信仰。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党的事业是永存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追求就应该上升成为一种崇高的信仰,这不同于宗教的信仰,是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党的事业中,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正是本着这种信仰,在党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才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这其中不乏我们90后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力行让我们看到了党员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对于党的信仰不可动摇。蒋小波,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2011年加入共产党,11年11月被诊断为患有中晚期恶性肿瘤。面对病魔,蒋小波同学不抱怨、不消沉、不放弃。2011年4月11日,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倚靠父母的帮助,郑重的在无偿捐献眼角膜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5月16日,因病情恶化,早早地离开了世界。5月17日,他的眼角膜成功救治了两位眼疾患者,奏响了一曲延续光明的大爱乐章。蒋小波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共产党员的高第1页共3页尚与质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大学,年轻的我们在做些什么。做些什么啊。我不禁在拷问着自己,上网。读书。我真的来大学是来读书的。可是,一学期过去了,为何我心里是这般空落落的。可如果不是为了读书,我来这大学干嘛。说享受生活,那是假的,那是自欺欺人,那是对父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谈做人,交友,对于一个连追求都没有的,还谈什么做人。又有谁愿意与你真心交友,携手共进。我的语言或许过于偏激,但不论对你还是对我,这却是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新一代党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对于党忠诚的信仰,就好像我们只能通过学习历史去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一样,我们并不曾亲身经历万恶的旧社会;并不曾切身的感受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并不曾接受抗日战争炮火的洗礼。但我们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百年雪耻,到2011年奥运成功举办,重新扬威世界,再到2011年的上海世博、广州亚运,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让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是值得我们信任的政党。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了八十三年来风雨飘摇的岁月。在那个时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击碎了许多无价的生命辉煌,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的机器,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第2页共3页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感动着。董存瑞、黄继光、张思德、刘胡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