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人的自我

中国人的自我_第1页
1/16
中国人的自我_第2页
2/16
中国人的自我_第3页
3/16
中国人的自我(9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讨论生课程论文学 号:M14140姓 名:顾帆学科专业:应用心理学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任课老师:陈四光老师 考试时间:中西方自我摘要: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我是人格心理学讨论中的热点,百年来国内外自我讨论存在精神分析取向、现象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社会文化取向等四种取向,以及“客体我”和“主体我”讨论两大范畴。古希腊哲学箴言“认识你自己”就是两千年以来人们对自我不懈探讨的见证。本文从中西方自我观出发,探究各自的思想根源,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来进一步的了解自我。关键字:自我 文化 差异关于自我的讨论由来已久,西方的自我是 self,这个自我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之下被提出来的,现在关于自我已经获得较多认可的说法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人一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意向,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意向三种成分。19 世纪,James 将自我的讨论真正引入到心理学讨论的视野,自我开始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中国人的自我费孝通曾用“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人的关系特点:“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一圈的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当代社会中仍延续着这种因文化所传承的社会机制,这种差序格局仍旧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中。因此,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主要事情还是处理各种圈子,做到上通下达,维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 图中:“———”表示一个实体,界限清楚;“… …”表示界限模糊,可以伸缩,“外人”可以进入;“→”表示外人可以进入“我”中,变成“自己人”。中国人“自己”和外界的界限是模糊的、不清楚的,同时这个“自己”的圈子是伸缩的,可大可小的。 在中国这个“关系本位”的国家里,它必须表现得人与人的关系模糊,以求得生存。当一个外人要想进入到一个人“自己”的圈子中时,他首先应通过“我”这一层,即,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你我不分”的时候,这个人才可能走进另一个人“自己”的圈子里。杨宜音专门探讨了中国人将外人变成“自己人”的过程,并且发现,中国人将一个外人看做自己人的时候,一是建立在相互亲热、相互信任和相互责任的基础上;二是要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人的自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