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班级_____小组_____姓名_____学习目标: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与课文背诵。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精彩开篇词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学习过程:一、题解: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二、自主学习(一)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苟()得所恶()不辟()勿丧()耳一箪食()羹()蹴尔()不屑(xiè)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二)理解重点字词,疏通课文大意。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文言字词义,理解课文大意。(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乡:通“向”,以前。(2)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由是:由是感激:因此。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2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故不为苟得也:苟且。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人皆有之:代词。宫室之美:的。(3)重点字词解释:1、鱼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2、3.所恶有甚于死者3、不为苟得4、故患有所不辟也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6、凡可以得生者7、何不为也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9、是故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1、贤者能勿丧耳12、一箪食13、一豆羹14、呼尔而与之15、行道之人16、蹴尔而与之17、乞人不屑也1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19、于我何加焉20、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21、得我与22、乡为身死23、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4、是亦不可以已乎25、失其本心(4)重点语句翻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