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震荡中的法国1、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并不平坦,其间共和制和帝制经历几次反复:法国近代政体的演变:法兰西第一共国(1792-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恢复君主立宪制;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在政局动荡的过程中,法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斗争也是此消彼长。法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尤其是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让统治者真正体味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主潮流的势不可挡。另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在法国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大发展时期。统治阶级意识到此时再实行与民主潮流背道而驰的帝制是无论如何也难有立足之地的。因此,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保皇派恢复帝制的幻想也宣告破产,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艰难的斗争中得以确立。(二)“一票共和”共和制是一种民主的国家管理形式,是与专制相对的。它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国家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和制,依据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又可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2、法兰西共和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内因:①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在这78年间,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和帝制派之间斗争不断。②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③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④由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法国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所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相当不易。外因: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甚至外来武装干涉。1787年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总统制共和国国家,而1875年宪法使法国成为一个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两者各有异同:类型议会制共和制(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美国)区别政府产生办法及政党上台关键由议会产生,关键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当选总统组织政府,关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间的关系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政府由当选总统组织,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在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任票,使总统和政府辞职,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国家元首地位和职权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官员。缔约、实行大赦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军队相同点1.都属于民主共和制,议会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2.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分权制衡的核心精神在于权力平衡。其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美国人把思想、理论转变为行动、实践。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其内容是:立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涉及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而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未构成真正的制衡。(三)脆弱的德国民主1、德意志的统一由于德意志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决定着德意志的民主与专制的力量的对比(1)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能够统一的原因: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