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鸣,创造一堂好课曹文海在《碱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学中涉及有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设计内容,其中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设计来说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反应。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的设计:1.作对照实验(如下方图)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2.验证生成物:即验证有无碳酸钠的生成。此时,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限只能找到加稀盐酸的方法,观察有没有气泡产生。于是我将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以后的溶液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现象很明显,得到了应有的实验结论。就在学生体味实验成就感的时刻突然332班的刘振东同学提出的问题激发了我,他说:“怎样才能将吞入瓶内的鸡蛋给拿出来?”我半开玩笑地说“将瓶子打碎好了。”学生接下茬“那多浪费呀?”我趁热打铁激发学生:“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学生们都热议开了。我说:“鸡蛋吞进去的原理是什么?”“当然是气压减小的原理”,“那出来呢?”学生似乎明白了道理,很快就喊开了。此时的我其实内心很忐忑:因为道理很对,可是我从来也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论证。就在学生步步紧逼的态势下,我也鼓足勇气按照学生们的想法向上述瓶内迅速倒入稀盐酸,立即将集气瓶连同鸡蛋倒转过来,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了:鸡蛋一点一点的吐了出来。学生乐极了。它的原理其实就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样,既联系了之前所学又激发了学士的实验探究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我的热情,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事情!课后我也做了反思与感悟,作为老师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被错误的生活经验予以欺骗,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的一句追问唤醒了我的习惯思维,点亮了思维的火花,创造了奇特的共鸣效果,我感谢我的学生!2014-3-31蒸馏水蒸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