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本社交礼仪第一节见面与介绍礼仪第二节拜访与接待礼仪第三节电话礼仪第四节馈赠礼仪第一节见面与介绍一、见面礼节二、介绍三、交换名片的礼节一、见面礼节(一)握手礼(二)拥抱礼(三)合十礼(四)举手礼(五)鞠躬礼(六)拱手礼(七)吻手礼(八)点头礼(一)握手礼1、握手礼的渊源起源说一:握手礼起源于很久的古代。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以防身和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头。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遭遇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亲善。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就成为今天的握手礼。起源说二:握手礼源于中世纪,当时打仗的骑兵都披挂盔甲,全身除了两只眼睛外都包裹在盔甲中,如果想表示友好,互相接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消除对方的戒心,互相握一下右手,即为和平的象征。沿袭下来到今天,便演变成了握手礼。运动员们在握手国家领导之间在握手国家领导之间在握手国家领导之间在握手教练之间在握手领导和下级之间在握手艺人们在握手商人们在握手2、握手礼的作用历史性的握手(1)能体现交往双方对对方的态度(2)能体现人们的礼仪修养(3)能促进人们的交往3、握手礼的使用规范(1)时机(2)姿势(3)顺序(4)力度(5)时间(6)目光(7)接触位置(8)表情(9)语言(1)、握手的时机问候时感谢时道歉时祝贺时慰问时重逢时欢迎时安慰时庆祝时(2)、握手姿势身体以标准站姿站立;上体略前倾;右手手臂前伸,肘关节屈;拇指张开,四指并拢。(3)、握手的顺序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抵达时主人应先伸手,客人告辞时由客人先伸手;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年长者应先伸手;身份、地位不同者之间,应由身份和地位高者先伸手;女士和男士之间,应由女士先伸手。先到者先伸手(4)、握手的力度2公斤一只手握碎一个鸡蛋的力气男士之间的握手力度稍大女士之间的握手力度稍轻男士与女士之间的握手力度稍轻(5)、握手的时间1~3秒(6)、目光注视对方的双眼(7)、握手的位置男士与男士握手男士与女士握手女士与女士握手女士与女士握手手指相握男士握女士的手指男士与男士握手握手掌虎口相对(8)、握手时的表情一般情况下,要自然地微笑。对方心情沉痛时,表情要凝重。互动!(9)、握手时的语言感谢时——感谢语道歉时——道歉语祝贺时——祝贺语慰问时——慰问语重逢时——问候语欢迎时——欢迎语安慰时——安慰语再见时——告别语4、握手的禁忌(1)忌用左手握手(2)忌坐着握手(3)忌戴有手套(4)忌手脏(5)忌交叉握手(6)忌与异性握手用双手(7)忌三心二一考考你判断对误判断对误(答案)正确:右手握手错误:左手握手判断对错判断对错(答案)错误:左手握手判断对错判断对错(答案)错误:坐着握手判断对错归纳总结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特:“握手,无言胜有言。有的人拒人千里,握着冷冰冰的手指,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有些人的手却充满阳光,握住你使你感到温暖。"(二)拥抱礼两人正面对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臂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次向左侧拥抱,礼毕。拥抱时,还可以用右手掌拍打对方左臂的后侧,以示亲热。(三)合十礼把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齐高,手掌向外倾斜,头咯低,兼含敬意和谢意双重意义。“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属于佛教礼节。佛教礼仪中有称“莲华合掌”在世界范围如泰国、印度以及东南亚一些信奉佛教的国家与地区流行。我国的傣族聚居区也通用合十礼。行礼的时候,两掌合拢于胸前,十指并拢向上,掌尖和鼻尖基本齐平,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神情安详、严肃。(四)举手礼行举手礼时,要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右上臂与肩齐高,双目注视对方。待受礼者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五)鞠躬礼基本姿势:身体成标准站姿;手放在腹前.角度:20度~30度。表情:自然,符合场景。眼神:视对方或视地面。中国式鞠躬(15度、30度、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