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与和谐社会问题研究摘要:教育是一个终身化的学习过程,也是社会不断发展所必备的条件之一。从强调“终身教育”转向强调“终身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活到老,学到老”,成人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的重点,提高成人教育,有利于构建全民型参与学习的和谐社会。关键词: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谐社会;一、终身教育(学习)产生的背景1.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值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经济结构、过程及功能方面,甚至还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使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2.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高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从衣食住行的窘境中解脱出来。电子器具的普及,也是人们可以摆脱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拖累,现代人也开始拥有更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外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要实现高层次、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于达到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3.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自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学校在担负培养和塑造年轻一代的责任方面,起到了任何其他社会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自6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的矛盾、弊病也与日俱增。如儿童大量逃学现象、校园暴力、考试竞争的激化、以及学校因竞争造成的差别扩大和偏重学历造成的学校与社会严重脱节等等。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希望能从根本上对旧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提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教育开放的终身教育必然受到人们的欢迎。二、终身教育(学习)的含义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自己教育自己。三、终身教育(学习)的意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占一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50年翻一番,20世纪是10年翻一番,而现在是3至5年翻一番。如工程人员的知识半衰期是5年,也就是说,5年中原来掌握的知识会有50%过时;还有一份研究显示,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至14岁接受教育,就可应付往后40年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长为5至22岁;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则必须把16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作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理念与教育原则,而且发展成为教育的实践和现实的社会活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立法或以政策支持,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实施。党中央高瞻远瞩,在世纪之交就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