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纲要求第五单元│考纲要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同时,自然灾害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又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本单元考查内容主要包括: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热点展望第五单元│热点展望1.结合材料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以热点事件切入,考查全球变暖与大气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3.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高考命题往往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论述自然资源的特性、人类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4.结合当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旱涝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以材料或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地理探究方面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复习策略在复习本单元知识时,要密切联系前面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知识。对于资源,主要掌握各种资源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和人类目前开发利用的现状,这些知识也是我们学习人文地理的重要基础;还可结合后面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进一步思考该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而对于自然灾害,则应从灾害的形成、时空分布规律、所带来的危害入手,针对灾害的形成,找到一些控制或减弱灾害影响的措施,从而真正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第五单元│复习策略人类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及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同学们复习本单元内容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本单元易和时事热点联系,所以在复习各考查点时,一方面要理解好教材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收集、整理新资料、新信息,多关注时事报道,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五单元│复习策略第15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第1515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线路的影响考点整合第15讲│考点整合平坦稍高河谷地区高原气温降水中低纬度内部结构布局交通通道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起点终点汇合处入海口转运点矿产资源伯明翰大同开采水平第15讲│考点整合运输方式线路走向铁路线网密度分布格局较为有利便于修建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15讲│要点探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山区地形崎岖,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人口稀少,因此聚落规模小,且聚落多位于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谷低地,因此聚落分散;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人们的生产生活便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组团式、棋盘式格局。第15讲│要点探究注意:①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②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村落平面形态多呈带状。第15讲│要点探究例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5-1所示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第15讲│要点探究(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解析]本题以图文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阐述、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1)认真阅读图文资料,明确大雾的形成主要受地形、气温和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影响,然后分析两路段形成大雾的原因和差异。(2)比较东北和南偏西两方向地形的差异,可以发现两者在建筑用地多少和自然灾害易发性等方面的差异。第15讲│要点探究[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