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货币、价格、消费劳动产品1.商品的含义、产生条件:从含义看:用于交换(正在交换、准备交换)从基本属性看:使用价值价值(本质属性)2.货币①产生:●②本质:一般等价物③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商品流通)(区分支付手段)●④纸币A、纸币的发行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识记流通中所需要的量的公式)B、纸币的发行过多------通货膨胀(原因、表现、危害、措施)过少------通货紧缩(原因、表现、危害、措施)(理解:P66和P8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⑤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例:原来:100美元=630元人民币现在:100美元=650元人民币请问:A、人民币()B、我国的外汇汇率()C、人民币汇率()D、我国的进口()出口()结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意义。例1: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0月10日发行2014中国甲午(马)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16枚,其中金币9枚,银币7枚,均为国家法定货币。该纪念币A①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②是法定货币且能够流通③能收藏但不能够流通④本质是价值不变的商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例2(2014全国高考).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D)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例3.(2015年高考)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c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价格①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注意: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对供求的影响②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P16)对生活的影响(P15):3个注意:理解函数图像例4.(2015年高考)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a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例5.(2015年高考)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c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例6(2013·新课标全国I)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b)A.①B.②C.③D.④●4.消费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正比)大力发展生产(P30四点)主要因素:A.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正比)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两个比重,影响实现两个同步。(P61)消费未来收入预期(正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P65)的因收入差距(反比)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P61-62)素B.物价水平(反比)稳定物价(P84)其他因素: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P79三点治本之策)例7:材料::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