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和脱水药利尿药diuretics脱水药dehydrantagents药理教研室刘嫱Betterliu_new@yahoo.com.cn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肾脏:由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生成的尿液: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一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取决于有效滤过压肾血流量•99%原尿被重吸收目前,常用的利尿药不是作用于肾小球,而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一)近曲小管:•重吸收原尿中60-70%的Na+•转运:•H2O+CO2H2CO3H++HCO3-碳酸酐酶乙酰唑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导致以下各段重吸收代偿性增加(二)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重吸收原尿中的30-35%的Na+,不伴水的重吸收•肾对尿的稀释功能和浓缩功能•对NaCl的重吸收机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的重要作用部位高效利尿药(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近端:•重吸收原尿中的5-10%的Na+,对水几无通透性Na+-CL-共同转运载体•再吸收Na+5%•重吸收方式:–Na+--H+交换–Na+--K+交换醛固酮调节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噻嗪类醛固酮拮抗剂常用利尿药依据其作用部位和药效分为:•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呋塞米、布美他尼等,为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噻嗪类(氢氯噻嗪)、氯噻酮等,为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螺内酯、氨苯喋啶等,为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乙酰唑胺等I呋塞米(furosemide,呋喃苯胺酸,速尿)【作用机制】•作用部位在髓袢升支粗段•阻断Na+-K+-2Cl-共同转运系统高效利尿药【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强、迅速、而短暂•尿中Na+、K+和Cl-浓度增高•肾稀释、浓缩功能降低•排Cl-大于排Na+量,故可引起低氯性碱中毒及低血钾症2、扩张血管【临床应用】1严重水肿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3高血钾症4急慢性肾功能衰竭5加速毒物排泄6其它:高血压危象、高钙血症。【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钠、低血钾、低氯碱血症等,低血镁及时补钾;加服保钾利尿药;2耳毒性:耳鸣、听力下降3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4其它: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体内过程】•吸收:口服吸收迅速,iv更快•分布:结合率高•代谢与排泄:肾小球滤过,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原形排出;1/3胆汁排泄;不易蓄积II布美他尼bumetanide•作用机制及特点似呋塞米•目前最强的利尿药•呋塞米的代用品•用于各种顽固性水肿及急性肺水肿•急、慢性肾功衰竭噻嗪类利尿药:氯噻嗪<氢氯噻嗪<氢氟噻嗪<苄氟噻嗪<环戊噻嗪利尿作用:远曲小管近端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I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双氢克尿噻)【药理作用】2降压作用:重要降压药3抗利尿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降低血浆渗透压1利尿作用:远曲小管近端抑制Na+-CL-共同转运载体影响稀释功能【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良好•体内不代谢•原形经肾小管分泌排泄;少量经胆汁排泄【临床应用】1水肿2高血压病:与其他药合用3其他:尿崩症;特发性高尿钙伴尿结石【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低氯碱血症;合用留钾利尿药2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痛风患者慎用。3高血糖,高脂血症4其他: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I螺内酯(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药理作用】•机制:竞争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细胞浆内的醛固酮受体,抑制K+-Na+交换,减少Na+再吸收和K+的分泌,留钾利尿药低效利尿药•作用特点:仅在体内醛固酮增多时才能发挥作用作用弱,起效慢,持续久,排钠能力最低【临床应用】•常用于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钾症,对肾功能不良及高血钾者禁用•性激素样作用II氨苯蝶啶triamterene【机制】直接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K+分泌【应用】1,常与其它利尿药合用治疗各种顽固性水肿,对抗其它利尿药的的排K+副作用。2,氨苯蝶啶能促进尿酸排泄,可用于痛风病人的利尿【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出现高血钾症,肾功能不良、糖尿病者、老人更易发生•氨苯喋啶引起叶酸缺乏常见水肿的利尿药应用1)心性:轻、中度:噻嗪类+钾盐或留钾利尿药;重度:可选用高效类+留钾利尿药2)肾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