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昔日混乱废墟瓦砾爆炸血迹挖掘悲痛颤抖绝望拥抱阿曼达洛杉矶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词语词语理解•昔日:指往日,从前。••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疾步:快步行走。••绝望:毫无希望。••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打开的意思。短语四分钟的时间里孩子的父母急匆匆的赶来孩子的声音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安全的出口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佳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多音字mán(埋怨)hùn(混乱)埋混mái(埋藏)hún(混蛋)jiǎo(角落)nán(难过)角难jué(主角)nàn(灾难)xuè(血液)血xiě(吐血)近义词•混乱——杂乱伤害——损害•安顿——安置挖掘——发掘•害怕——惧怕•坚定——坚决反义词•挖掘——掩埋漆黑——明亮•坚定——动摇危险——安全主要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它讲的是洛杉矶发生地震后,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学校,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都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都以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的挖,38小时后,终于救出了儿子。这使我懂了一个道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可以战胜一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要救回儿子的事,赞扬了威难之中父子间的伟大亲情和父亲执着的信念及儿子先人后己的品质。思路结构•第1段(1-14节):在地震后,父亲不顾危险地寻找儿子。•第2段(15-23节):父亲终于发现了儿子。•第3段(24节):父子终于相聚。片段分析•(1)“在这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4)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3次,运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体会出父亲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一直坚信自己的儿子没有死。)•(5)“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这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6)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对爸爸的的信念都没有动摇。)•(7)"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儿子还是个舍己为人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想一想•(1)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2)为什么父亲不放弃找儿子呢?•(3)儿子为什么坚信父亲会来救他?(4)为什么其他父母都没有坚持找孩子?(5)为什么儿子一定要让同学们先出来呢?(6)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背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