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温度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和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因此,“温度计”这一节课在本章的地位可见一斑。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力争做出一些努力。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②难点:体温计的特点。3.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会读温度计的示数。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4.教具与学具电教器材:电脑、投影仪、快拍仪教师演示用:自制温度计,烧杯,开水和冰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学生每组器材:体温计、开水、烧杯、温度计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三、说学法和教法1.学法指导: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学生的活动空间。采取学生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2.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运用提问法、类比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四、说教学程序(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首先用一段“物态变化”的视频引入本章,然后给出温度的定义。由判断冷热水的实验或“开不开风扇”的争端引入新课。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有些同学说教室里很热,要开风扇,另一些同学说比较凉快,不用开风扇。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把自制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最好使用冰水,这样使得效果很明显。),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热胀冷缩的性质)从中,你能找出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什么?通过自制温度计的演示,让学生体会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1.以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为例(预先将温度计发放下去),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液体泡,刻度和符号)。温度计这一节的内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