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互批互改做法初探百良镇中心小学王英阁古人有:“文不厌改,月锻日练”之语,可见,作文多改自古已然。叶圣陶先生对作文修改早已有了精辟的论述:“着重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要使自改的能力形成,必须通过同学之间的互改来实现。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的方向:“学生评改,教师指引。”通过一年半的作文教学实验,现将自认为行之有效的修改方法与同仁共同切磋。一、评改典型文所谓“典型文”即:优秀文章和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其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互相进行评改。把全班学生按平时习作水平能力的强弱分为A、B、C三类。每个评改小组6人(AA、BB、CC)并选举写作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教师选择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典型文”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教师加强指导。鉴于学生的认识能力,评改中首先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句子上,在看句子时,找出病句,病在哪里。如:用词不当、错别字,这样就可以将字、词、句、标点同时进行修改,尽量使用修改符号。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不要急于发表修改意见。只给以口头上的提示,教师此时应教给学生眉批、旁注、总评的方法。启发学生根据眉批和总批去积极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待学生批完之后,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广泛交流个人的不同看法,由小组统一反馈,并由小组长将小组内的意见、看法整理出来,进行总结陈述,最后由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情况适当点评本篇习作。通过将一篇优秀习作与问题较多的习作对比评价,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习作的优缺点,去粗取精。二、分段分类修改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他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好奇,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让他们进行互相比较,取长补短。这一环节适用于对全班学生习作进行修改,可采取多种形式:同桌互改、小组内改、结对互改(优帮差、差赏优)、同等水平改。下面主要介绍小组合作如何修改,这一环节也应分层进行;一是学生互相评改B、C类作文、二是专题评改A类作文(一)学生互相评改B、C类作文1、修改阶段在修改之前,教师应提出本次习作修改要求,让学生了解修改重点。每四人一组(AA、B、C)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进行分工,能力较强的A同学从作文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层次是否清晰、选材是否恰当四方面去评(一人负责两项),写修改建议;成绩中等的B同学看文章详略是否得当,主次是否分明这两方面去评改;组内能力较差的C同学则找出好词句画上波浪线,选择圈出错别字、病句。每个人修改完,写完自己的修改建议后,要签上名字,以避免不认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分工互改,让所有的学生不会因为不会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压力。2、做笔记、写评语阶段这一阶段承接上一环节,修改完后,应对习作写评语。在小组内选出能力强的、写字好的A同学执笔写评语(眉批、总批),两个A同学根据上一环节所修改的内容和眉批再次进行修改,组织语言写出本篇习作的总评语,并签名。重点是由A来写B、C的评语;B学生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名言、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在摘抄本上,将本组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以便与自己的作文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C类学生欣赏A的优秀习作,摘抄优美词句。3、再次交流,修改习作评语写完之后,将习作返回到本人手中,根据作文后面的修改建议和眉批,自己再进行修改,跟提出建议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所修改及眉批比较恰当的,理由充分的我们应及时改正,接受他人的宝贵建议。如有异议,各抒己见。最后以理服人,达成共识,这样既能保持学生自己的特点,又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修改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二)专题评改A类作文上一阶段重点评改了B、C同学的习作,A类学生的作文似乎改得较少,为使所有学生在此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还应对A类学生的作文再次进行修改。在班级中成立评改团,评改团都是由本班优生(A类学生)组成,每4人一组,选举责任心较强的一个为组长,教师发给习作本(本组学生不拿自己的习作)每两个人修改1份,写出眉批,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