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的: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教学重点:1.体会“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舒缓、深情),出示表现父子情深、父爱很伟大、父爱无疆、父母对我们的爱、亲情的温暖、父亲对我们那浓浓的爱……的图片。2、看到这些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3、请大家用心,闭上眼睛,静静地沉浸在这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里。4、回忆一下刚才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再看大屏幕:音乐起(地震、山崩地裂的声音)5、看完了地震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个词,谁会读。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6、齐读。7、读了这六个词语,回想你刚才看到的地震画面,你想说点什么?(试试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8、过渡:同学们,地震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满地的废墟,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父与子(板书课题)9、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良好的开课是成功的一半。开课伊始,接着利用录像片段,再现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痛苦,用教师的语言渲染来创设情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借助平时的生活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交流对地震的认识,以地震灾难为激情点,引导学生初步走进情境。】二、初读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2、出示重点句子,指名读,随机扫清生字障碍,评议。3、谁来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4、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有什么疑问?(预设问题:这对父与子为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在父亲问谁愿意帮助他的时候,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设计意图:“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畅。学生初读课文充分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三、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形象。(一)、生自读课文,寻找答案。(二)、把你们的收获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三)交流:问题一:你从哪个地方感觉到父亲了不起?1、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出示句子:“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的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2、说说你的体会。3、再指名读。4、此时此刻,自己心爱的儿子阿曼达正被废墟压在下面,作为父亲的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指导朗读:此时的他有着撕心裂肺的痛,所以才会有着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喊,带着这样的痛来朗读这段的第一句话。生激情朗读这一句。全班齐读。师:是什么让这个过度悲伤的父亲转而坚定地向废墟走去?1、出示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2、生齐读。3、这句有声的承诺,读得斩钉截铁一些。生再次齐读。4、一句承诺,让我们看到父亲由痛苦无助转而向废墟坚定地走去——师:还从哪些地方看到父亲的了不起?出示句子: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的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就绝望的离开了……他便埋头接着挖。1、指名读。2、说说你的理解。3、指导读。师:还从哪些地方看到父亲的了不起?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1、指名读。2、从这个句子中,你们体会到什么?(通过描写父亲外貌,体会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