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课例(2005泸州)读下面的古诗词材料,按要求作答。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在碧绿的江面上,有白色的鸟儿掠翅飞过,青翠欲滴的山上,春花开得正艳,像要燃烧似的。2.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3.“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燃”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艳以及春的勃勃生机。(2011泸州)襄邑道中【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010泸州)春光好【唐】杜甫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2009泸州)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作业:(2004泸州)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成的?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慎的观点错在何处?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2006泸州)田园乐(其六)【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①写桃花、柳丝、春雨等,抓住了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②用“红”“绿”两字,使景物色彩鲜亮怡目;③渲染了桃花、柳丝在春雨、水雾中的婀娜多姿,柔和可爱;诗句细致描绘,层层渲染,构成一幅浓墨黑重彩的美丽的图画。2.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营造了清晨一种清幽的意境。如诗歌最后一句用“莺啼”的声音衬托了“犹眠”的静。(“未扫”写出了幽静也可)(2007泸州)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描绘了繁花似锦、莺歌蝶舞的景象。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热爱、赞美大好春光或大自然的欢快心情。从“留连”、“自在”、“时时”、“恰恰”可看出。(2008泸州)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