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华经典著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经典诵读培训心得铜川市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塔坡小学温晓艳步入有着110年历史的高等名校——西北大学,我的身心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校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棵古老的树木,每一件雕塑,每一个纪念碑,甚至脚下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块砖瓦,每一棵小草,仿佛都镌刻着文字,写满了故事,有着一段文化渊源,一段悠久的历史。站在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雕像前,我久久伫立凝望,面对圣人孔子,我在思索我对《论语》等经典读了多少,了解多少,懂得多少,耳畔仿佛响起孔子的谆谆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教师,圣人的话语我身体力行了吗?孔子的著作我精读了吗?我是不是在教学中运用了孔子的智慧,受到这位伟大的先哲的思想的影响又有多少呢?我也在想,有幸来到西北大学,我一定要继承孔子的谦虚好学精神,不仅《孔子拜师》的故事让我对孔子更增添了几分敬意,此时此刻的我对所有的西北大学的老师们充满了敬意。初来乍到,一名铜川的小学教师,在班主任朱老师的指导下,很快适应了西北大学的短暂的培训生活,我对老师的辛勤工作和耐心细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老师们对学员的耐心,对大家的随和、幽默,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都是一种文明和文化,很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学习和发扬。我学习的收获有以下三点。一、珍惜培训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中华经典和传统文化,深入感悟和领会学习内容,提高思想认识。每天的学习安排井然有序,每天的学习内容科学合理,每天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在这所有悠久文化和百年历史的名校,我领略着每一位教授独一无二的授课风采,用心感受着道家、儒家、佛家等经典文化对我的熏陶和影响。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我认真做好每天的学习笔记,因为我们来参加一次学习很不容易。学校有一百多名教师,能来学习很难得。尤其是我们七零后已经上了四十岁的教师,一般学习的机会都是年轻人的,而且也是省级教学能手,名师或骨干教师的。我能来已经感到非常珍贵。我参加工作22年来,这是第三次离开铜川市参加的学习,我自己特别珍惜。我校的每一位教师外出学习之后,都要向全体教师做一次交流报告。而且还要撰写一份内容详实的学习汇报材料。我是带着任务来学习的。临走时,同办公室的老师还有几位校领导都嘱咐我,代表大家把学习内容能记的都记下,回去好让他们也学习一下。我带着他们的期待,带着全校教师的嘱托来到西北大学,所以我格外珍惜这十天学习的机会。每天,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学习,学习校园里的文化,在校园里参观,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带给我的不一样的感受,学习这里的每一个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包括学校的宣传橱窗,每一个文字,每一处塑像和风景。我更把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每天的笔记密密麻麻,因为多年做会议记录练就了我写字快的习惯,我尽可能记录下教授们讲授的重要内容。用手机、照相机拍下了重要的资料,也进行了一些录音和录像。这些都是我将带给我们的老师学习的资料,回去后我要进行认真的交流和推广。把西北大学中小学教师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班的重要学习信息都带给我的同事们,影响和教育我校的学生以及当地的学生们。二、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传承做人的道理。课堂上,我们接触到了几千年前的中华传统文化,感悟着四书五经的文化内涵,领略了诸子散文的哲学思想,每一位老师对经典的准确解读和深入阐述,让我这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开阔了视野,最令我惊叹的是,我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为什么以前我只局限于读一些现当代的文学名著,一些外国的文学名著,而忽略了对四书五经的阅读和学习,只有孔子、孟子、庄子的著作我仅仅读了很少的几篇,却从没有系统深入的研读,这几天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先贤的睿智和伟大。它们在那个久远的落后的年代,竟然能有如此高深的哲学思想和远见卓识,远非我们后人能企及。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言论,使我对自己以往的教学不得不反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要站得高看得远,就一定要阅读和学习,只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