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题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表现。理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能力目标:搜集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和认同祖国的情感。通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对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歌曲《我的祖国》1.播放歌曲《我的祖国》。教师: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引发了我们了解祖国的愿望,今天我们新的单元的学习。将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来了解我们的国家。2.呈现“小平,你好”的照片。教师:在1989年共和国40周年庆典的游行中,北大的学生队伍中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改革开放究竟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用歌曲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感受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学环节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1.开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探究活动。学生研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教学环节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1.探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教师: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较低。展示一组反映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图片。问题:这些说明什么?(自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说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料一:农业:我国拥有的农业劳动力大约是美国的100倍,但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却与美国差不多。在我国一些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花钱”)。工业:大部分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劳动生产力低下。一些乡镇企业还进行着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美国占2%,英国占9.7%,世界平均水平是44%,而我国是70%。就每一个劳动力所做的贡献来讲,我国每个农民能养活3个人,而美国每个农民则可以养活465人,英国每个农民可以养活126人。钢产量:我国钢产量虽然超过1亿吨,但炼钢工人却有300多万,平均每人炼钢33吨;而日本钢产量为0.9亿吨,炼钢工人只有20万人,平均每人炼钢450吨;我国炼钢的平均能耗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倍。一半优质钢材要依赖进口。美国硅谷占地不过7500平方公里,2000年的产值是5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三名之和的80%。问题:上述资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资料二:从人均GDP来看,1978年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为457.4元、254元,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55.5%。1994年,东西部地区人均GDP分别为5438元、2392元,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44%。1997年,东西部地区人均GDP分别为8843元、3810元,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43.09%。2003年,东西部地区人均GDP分别为23734元、7545元,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32%。总的来讲,1978年至2003年间,东西部地区人均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问题:上述资料说明了什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