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简论写作文的好处很多:可以提高思维严密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想象力与材料组织能力,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没有写文章能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的语文教师也寥若晨星。这说明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都没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他们的作文教学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作文教学理念呢?首先,要把被动写作变为主动写作。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布置作文任务的情况下才动笔的,因而不少人就将写作视为被迫完成的苦差事。语文教师应当告知学生主动写作的意义:1、主动写作可以摒弃思想上的包袱,把写作当成一种培养能力的乐事。世界上没有哪位诗人、作家是靠老师布置写作任务而诞生的,成才的途径在于自身的主动奋斗。2、有主动写作的思想,可以帮助自己捕获转瞬即逝的作文素材。“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许多学生“望题兴叹”,无从落笔,不是因为他们孤陋寡闻,而是他们“没有准备的头脑”,从而让写作题材从身边溜走。3、主动写作难免会遇到“拦路虎”,这就鞭策自己请教名师或研究佳作,进而能够在写作技能上突飞猛进。总而言之,只有学会主动写作,才可能在写作领域大有作为,与写作相关的能力也方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其次,要“授之以渔”——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使其终身受益。简单说来,应该把以下几种写作技能教给学生。一、学会挖掘健康有益的中心思想。亲身经历的事情和耳闻目睹的事件不计其数,这些便是写作的第一手资料。须知,写作不是流水账,只有挖掘出第一手资料蕴藏的思想内涵,才可能写成文章。例如,我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公安干警在中巴车上睡着了,他那个装有钱和手枪的皮包被小偷盗走。犯罪嫌疑人借故小便,下车逃之夭夭。在司机的提醒下,睡醒的公安干警明白真相后,立马采取“赏金”的方式,请当地民工去抓贼,最后获得成功。这就是写作的第一手资料,但光有这一生活故事本身,还无法下笔。于是,我从这案件中挖掘出这样的思想内涵:职场中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伟业,必须学会“水能载舟”这一自然哲理。脱离人民群众的智慧,只能让事业走入死胡同。成文(题目是《借兵擒贼》)后刊登在《右江日报》上,此文的成功发表证实了文章是生活事件与思想内涵的水乳交融。正所谓“文以载道”。二、学会谋篇布局。简单地说谋篇布局就是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思想的外化,结构安排得巧妙,不仅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还能营造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因此现代诗尤其注重诗歌的结构美(建筑美)。从文写作手法的角度来看,谋篇布局的方法主要有: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承上启下、埋下伏笔、前后呼应、卒章显志,等等。学生必须理解并记住这些方法,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其实这些方法,语文教师在剖析课文时都多次提到,笔者就不再赘述。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先写阿长的种种毛病和缺点令人讨厌,继而笔锋一转,赞美阿长的“神力”令人敬佩并写她疼爱孩子。这就是先抑后扬的手法,其作用是在前后比照中凸显阿长的仁爱之心让“我”震惊,使“我”感激不尽,从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其实就是对人物由表及里的认识,它更容易烘托出人物的高尚品质。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学生应该学以致用,在写作实践中反复琢磨,才能运用得炉火纯青。三、学会锤炼语言,使文章显露文采。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以及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都说明锤炼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文章的“衣服”因此语言表达必须充满文采,方能使文章陪受读者的青睐。要让文章具有文采,就得在词汇、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方面下苦功夫。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越好。从成语来看,一篇600字的文章,假如没有10个成语,那就谈不上有文采。因此,积累成语势在必行。有篇作文出现了7个“可是”显得词汇单调乏味。其实许多地方可用“但是”“但”“却”“然而”等词语来代替,使语句灵活多变。可见,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能使语句姿态万千,且表达更精彩。通篇文章都没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那语言怎么可能会形象生动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