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点滴体会济源市承留二中翟小转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特别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在当前的德育教育中更应该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家所熟知的“老人倒地不敢扶”、“小悦悦被车撞无人过问”等事件,这些事件影响的不仅仅是成年人,它会通过各种途径在无形中影响更多的下一代。我们不能说这是社会道德的缺失,因为这仅仅是个例,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做人”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如何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方法有很多。现结合自己德育工作中的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1、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大家都知道“具备责任心的人必定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往往容易成为群体中一种和谐向上的力量”。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比较注重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作用,适当分配一些任务给学生,与学生讲一讲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烦恼,听取学生对班级管理的一些建议,给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次班会课上,我对学生讲:“老师常常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有时对同学们中间表现出来的好的现象以及班里存在的问题等了解的不够深刻和全面,我建议班会课由班长主持,需处理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措施等问题,由班委同学在班会课前商议后再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一起商定,大家认为怎么样?”同学们一致同意。此后,每次班会课,班委同学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班级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一次教师例会结束后,班会课已经开始了二十多分钟,我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都望着黑板,小声议论着什么,两位班长正在黑板上记着:说闲话大王、说脏话大王、浪费大王……处罚措施……我借此机会以“话多伤人”、“祸从口出”的事例对说闲话和说脏话者进行教育,以我国西南三省严重干旱,不少学生不肯喝学校分给的一瓶矿泉水,为的是周末拿回去给父母喝等事例,对浪费水的同学进行教育,由此我深切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教育。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和生活就没有上进心。学生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得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班里有一名原本优秀的学生李玉,开学以来,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学习成绩明显下滑。经过了解,他喜欢上网玩游戏,对学习逐步丧失了兴趣。我就下载了一些“励志影片”利用课余时间,我与他共同观看,每次都和他谈心,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快这个学生的斗志和奋斗的欲望被激励起来,他重新树立了正确的奋斗目标,逐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3、利用班级日记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所谓班级日记,是班级成员大家写的日记,与私人日记不同,它以公开分享的形式,使学生能以一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方式,坦白自己,相互交流,放松心灵,学会尊重。班级日记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公开交流,促进师生间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也让学生之间变得相互尊重,消除一些同学之间的流言蜚语。通过写班级日记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不断完善着自己,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4、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能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让他们逐步明白生活中的美与丑,好与坏,对与错。一次,学校田径运动会结束后,各班学生纷纷离场,场地上留有一些废纸片、塑料袋、饮料瓶等,我随手捡起了身边的几个废弃物丢进垃圾箱里,不曾想这一小小的举动引发我班不少学生捡起了其他学生丢弃的废物。我班学生的这一良好行为,受到了学校政教处的大力表扬。的确,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让教育隐藏起来的不动声色的教育。5、抓住生活现实示例更能教育学生学做人。教育离不开社会,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但社会比班级要复杂得多。学校老师教育的东西到社会上就不见得是正确的。我们大家所知道的“5+2=0”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在学校辛辛苦苦教育学生5天,但学生双休日两天后把老师教的道理都给否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教育学生做人也要和社会结合起来。老师的教育是道理具有抽象性,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就是形象性,它比老师讲的更具有说服力。学生的认知、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