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作者姓名:李彩玲工作单位:彭阳县第二中学邮编:756500联系电话:15296962660《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固原市“杏坛杯”教学论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简单掌握诗歌朗诵技巧;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知识,如象征的艺术手法、修辞方法等。2.过程与方法:教师表情朗读启发学生对作者情感和诗歌语言的感悟;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以及重点语句的分析鉴赏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实际,体会作者激励人们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到达理想境界的情感;培养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诗歌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2、表情朗读启发学生对作者情感和诗歌语言的感悟。三、教学难点:领会诗歌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诵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叫《蓝精灵》?(播放音乐《蓝精灵》)。大家都知道,那群可爱的小精灵为了打败格格巫,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和汗水,为了打败格格巫,他们一次又一次接受不同的挑战。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蓝精灵尚且如此,我们有没有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个人他的理想——在山的那边有他的理想。今天我们来看一个人他的理想——在山的那边有他的理想。(板书)2.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找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作者说:“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2)教师配乐朗诵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词(读后检查):A、痴想:形容人呆呆地想一件事,本文指深深沉浸在一种遐想之中B、隐秘:;隐蔽,不外露C、铁青: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D、凝成:凝聚成E、诱惑:吸引、招引F、喧腾:喧闹沸腾G、一瞬间:一眨眼之间(学生齐读字词)(2)找学生朗诵诗歌,思考并回答问题(注意表情朗诵的点拨,教师明确):A、诗歌两节中的“山”和“海”意义相同吗?如果不同,分别指什么?第一节是小时候的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第二节中的“山”指的是艰难险阻、困难坎坷、重重阻碍;而“海”是指理想、目标、信念、信心、成功。“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会实现。3、课文探究:学生朗诵(纠正发音和停顿)并合作探究问题(找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看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想望”。(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链接)这是?手法(拟人)。“我”爬上山顶,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可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看见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笑“我”幼稚可笑,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链接)“我”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而这个“海”是不存在的,不切合实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