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说明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同种生物的。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中的个体数量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的比率年龄组成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增长型、、衰退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③取样的方法:和,取样的关键是。(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M)→重捕、计数(捕获数n,标记数m)→计算种群数量。③密度估算公式:=4.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2)类型:均匀分布: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如瓢虫的空间分布。理性思维1.[归纳与概括]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吗?校园内全部五年龄的杨树呢?为什么?2.[归纳与概括]请运用种群数量特征的知识,分析农业生产中喷施某种害虫的性外激素诱杀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科学探究某实验小组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废弃仓库中老鼠的种群密度,实验结果远远高于估计值。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1.种群的数量特征的关系图9-28-1(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3)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数量特征——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2.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及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双子叶草本植物的样方面积为1m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m2,灌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6m2。(3)计数原则: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线不计下线,计左线不计右线”的原则,如图9-28-2所示。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图9-28-2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得A=。由上式分析可知:(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再次被捕获的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等)造成b偏小,则A偏大。(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更易被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角度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与判断1.[2017·嘉兴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B.增长型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增长C.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无关D.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不能降低出生率2.下列选项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3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归纳提升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表示方法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模型图曲线图柱形图角度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的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