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2.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中国军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并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展开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和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课前五分钟式8分钟)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问:表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和平解决的意义?二、导入新课(图片直观式2分钟)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图)。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式20分钟)(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8分钟)1.什么是卢沟桥事变?教师指导生阅读教材讲述,要点:时间、地点、发动者、简单经过、结果。然后教师引领生直观归纳“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教师:面对日军的入侵,我们没有坐以待毙,数十名烈火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并让学生找出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中为国捐躯的两位将士名称。过渡: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从1931年起就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中国首都南京,为迫使国民党投降,在日华中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二)南京大屠杀(10分钟)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片段。结合课件展示“南京大屠杀”有关图片,讲述南京大屠杀惨痛的。(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课本两幅图片资料)结合教材P95材料阅读,指导生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让学生在动感画面中去体会日军的残无人道。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记下日本人欠了我们多少条人命。(三)共赴国难(2分钟)教师指导生自主学习:八路军、新四军的建立,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情况。然后,教师结合长征点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征的意义。四、归纳升华(总结、感悟式5分钟)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径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和军国主义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5分钟)P96自我测评、《创新设计》。六、板书设计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7.7全国性抗战爆发二、南京大屠杀:1937.1230万人以上三、共赴国难:八路军、新四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