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VIP免费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1/3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2/3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3/3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6分钟)二、新课导入:(4分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诗歌导入,由刘禹锡的《乌衣巷》引入主题: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又是从分立趋向统一的阶段,为北方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三、探求心知(23分钟)通过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时期的特征,即虽然民族交往与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主要表现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如孝文帝的改革;“各族人民之间自下而上的交往和交流”,如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民族融合情况。提出问题: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2.孝文帝改革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一定要精心安排迁都洛阳的“计谋”呢?为什么改革涉及的范围又是如此之广呢?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什么?启发学生从这些改革的有利因素中,明确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原因所在:实行胡汉融合政策进一步冲破鲜卑族旧贵族势力的阻挠,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胡汉融合政策”的彻底,改变了少数民族旧的、落后的风俗,得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拥护,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图片和材料开展教学。观察“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了解北方的局势。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指导学生制作“孝文帝改革表”。观察“胡汉融合”系列插图,了解民族融合的情况。图片资料四、归纳升华(4分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长期混战分立的局面。与此同时,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汉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6分钟)自我测评、《创新设计》。六、板书设计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背景:改变北魏落后状况,加强北魏统治力度内容: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作用:承担胡汉融合促进任务,顺应民族融合历史潮流教学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