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VIP免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_第1页
1/9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_第2页
2/9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_第3页
3/9
第2课时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3.学会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重点难点】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学习内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1-12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是28,密度比空气略小。收集时采用排水集气法。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可作燃料。CO是可燃性气体,当里面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煤炉里常发生的反应:下层C+O2=====CO2;中层CO2+C=====2CO;上层2CO+O2=====2CO2,所以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2)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3)还原性:用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前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其中还原剂是CO,氧化剂是CuO,CuO被还原,被氧化的是CO。CuO发生了还原反应,CO发生了氧化反应。这个反应不是(填“是”或“不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CO具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来冶铁。【讨论交流】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2.如何除掉CO2中的CO?如何除掉CO中的CO2?【温馨点拨】1.便于我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泄漏应当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而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点燃煤气发生爆炸。2.除掉CO2中的CO要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掉CO中的CO2要通过浓的NaOH溶液。【名师归纳】1.CO还原CuO时,先通入CO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出现爆炸。实验完毕后,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防止CO污染空气。2.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处理方法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比较项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物理性质状态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干冰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略小于空气溶解性能溶于水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有可燃性2CO+O2=====2CO2还原性没有还原性有还原性CuO+CO=====Cu+CO2跟水反应跟水反应:CO2+H2O===H2CO3不能跟水反应跟石灰水反应跟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不能跟石灰水反应有无毒性无毒有剧毒主要用途光合作用、灭火、化工原料气体燃料、炼铁【反馈练习】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D)A.室内放置一盆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漏,可立即开灯检查D.久未开启的地窖,不可贸然进入2.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B)A.通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颜色C.通入紫色石蕊溶液D.点燃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C);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单质是(AB)A.碳B.氢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4.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正确的操作是(C)A.先加热后通气,反应完毕先停止通气后撤灯B.先通气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通气后撤灯C.先通气后加热,反应完毕先撤灯,冷却后再停止通气D.先加热后通气,反应完毕先撤灯,冷却后再停止通气5.燃着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和白色的氧化镁,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2MgO+C,反应中被还原的是CO2,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CO2。6.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甲+丙――→乙;乙+O2――→丙;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B)A.C、CO、CO2、CaCO3B.C、CO、CO2、H2CO3C.C、CO2、CO、CaCO3D.C、CO2、CO、H2CO3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习目标】1.练习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