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领后进生的转化和平镇二完小田霞苏联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我们除了传授知识,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之一,我们不能有负于这一美誉。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被一些学生搞得焦头烂额,头疼不已,也常常会发出感慨:“哎!教一个比教几十个都还累,真想放弃。”这些问题学生我们称他们为“后进生”。“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班级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人数多少而已,在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班级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才能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才能重拾教师课堂教学的信心。那么如何让后进生重塑灵魂,步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1、如何矫正品德不良的后进生。品德不良的后进生是一种比较难以矫正的,这些学生常常受到学校师生的轻视,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他们有如下特点:辨别能力差,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容易发生突变。逆反和对抗心理较严重。针对以上特点,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呢?(1)、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再落后的学生都有他优秀的一面,他们常常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进步或优点来。如不爱学习的学生,他热爱劳动。不爱劳动的学生他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创造条件把这种优点转移到别的方面来。有一次,我发现班上的两个捣蛋鬼主动的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表扬了他们,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并发两个本子予以奖励。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此举不但提高了后进生在班级体中的地位,也使他们树立起了信心,为他们的思想进步奠定了基础。(2)、要理解和尊重后进生。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这就要教师真心真意地从多方面去关心后进生,特别是从生活上去关心他们,使他们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可信,愿意把自己的心理话“掏”出来。这时你热情主动的与他们谈心,他们并感到眼前一片阳光灿烂,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他们依然在老师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改正缺点的决心,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感情基础。(3)、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教师是指导后进生奋发向上的主要因素,如果教师丧失了这种信心,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后进生就会象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要坚持耐心的说服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逐步使后进生在情理交融中得到转化。2、如何对待缺少家庭温暖的后进生。家庭缺少温暖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大多是畸形的。一方面他们关闭自己的心灵,把自己禁闭在一个小小的圈子内。另一方面他们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拒绝接受教育。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深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其次: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格外关怀和体贴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未能在家庭中享受到的关怀给予他们,趋散他们的孤独感,被弃感。教师必须以真诚的爱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或生病的时候,更需要用慈母般的爱,慈父般的情来温暖他们的心。这样他们受伤的心灵就会得到抚慰,他们就会在精神上振作和充实起来,从真正的情感上去接受老师的劝告,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学习来回报老师的爱与关怀。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二、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大多数后进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有自卑感,他们还常有过激的行为,因而总是受到的批评多,表扬少,以至于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对于批评,他们好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所以仅评语言教育,作用不大,有的甚至不予理睬。然而后进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他们也有追求上进的一面。所以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就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