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高效性研究”主题研究报告花坪民族小学语文课题组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许多教师无所适从,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语文素养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地提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只有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诸多因素的内部联系及普遍规律;只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才能达到高效优化,最终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效性、高效性的理念,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的策略,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难题,探讨课堂教学的实效与高效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了以“实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加大教研、科研力度,认真开展了小学语文实效、高效性的研究工作。二、研究目标: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更新教师的理念,转变思想,改变做法;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高效性研究氛围,形成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改观语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探索构建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与高效性策略,提升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性学习。三、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一)、课题研究理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小学语文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课,也是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养的课。语文课首先要重视的是语文本身,而不仅仅只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是研究的最终目标,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是许多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理论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教学理论,如肖成全等编著的《有效教学》;已经发表的相关优秀学术论文。(二)、本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主要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形式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从中了解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文献法研读相关书籍、著作,学习并借鉴先进的经验,为研究过程提供理论支撑。3、行动研究法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通过数个具体的案例,开展纵深研究,逐步构建实效、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高效性研究(1)、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能力应用与提高研究;(2)、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效运用研究;(3)、现代网络资源有效运用研究。2、课前准备研究(1)、有效预习研究;(2)、有效备课设计研究。3、教法学法研究重点探究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4、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的研究(1)、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2)、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使命感、愉悦感研究。五、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本课题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师探究应用的层面,在常态下,教师如何构建实效、高效的语文课堂,基于内容及语文教学的现状,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课前准备研究,教法学法研究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难点是通过持续的行动研究不断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高效性策略。六、本课题研究步骤、起止日期:(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课题申报,立项,拟定研究方案。前期调查,为课题研究准备事实依据。(二)、初步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启动各项研究的内容,调查分析、参阅文献,进行语文实效性的大胆实验与分析。(三)、进一步实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进一步开展“语文课堂实效性”实验,形成初步的理论策略,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四)、实验提升阶段(2012年8月--2013年1月)分析整理前一阶段,深化理论与实验研究,构建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