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鸡蛋的故事哥伦布的难题1493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从海上回到西班牙,成了西班牙人心目中的英雄。国王和王后把他待作上宾,封他做海军上将。有些贵族却瞧他不起,他们鼻子一哼:“这有什么希罕!只要驾了船一直往西去,谁都会碰上那块陆地的。”在一次宴会上,哥伦布又听得有人在讥讽他:“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不就创造了大洋西边的那块陆地吗?发现,哼,这算得上个什么!”哥伦布低着头默不作声。过了好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一个鸡蛋,站起身来,提出一个古怪的问题:“太太们,先生们,有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吗?”鸡蛋从这个人手上传到那个人手上,所有的人都试了试,都把鸡蛋扶直了,可是一放手,鸡蛋立刻倒下了。最后,鸡蛋回到了哥伦布的手上。大厅里鸦雀无声大家的眼光集中在他手上,都要看看他怎么能把鸡蛋竖起来。哥伦布不慌不忙,把鸡蛋的一头在桌子上轻轻一敲,磕破了一点儿壳,鸡蛋就稳稳地直立在桌子上了。“这有什么希罕?”宾客哄堂大笑起来。“本来没有什么希罕,”哥伦布说,“可是太太们,先生们,你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爱因斯坦为什么笑?鸡蛋要是不打破,能不能竖起来呢?“能,”有些老人家说,“可是每年只有一天,只有立春的那一天,才能把鸡蛋竖起来。因为天候交春,万物化生,地气向上……”这话当真?当真。1945年立春那一天,有一位杨先生邀请了七八位美国记者和军官,给他们作了竖鸡蛋的表演。杨先生在场地上一条线竖起30个鸡蛋。30个鸡蛋像一排立正的士兵,一动不动地等候检阅。那几个美国佬看着都信不过自己的眼睛,以为杨先生在施什么魔法。后来经杨先生说明,他们都亲自试了试,也都能把鸡蛋竖直。场地也许不平吧,他们又在桌子上试,垫上一张光滑的洋纸再试,结果都一样。真是奇迹!美国记者立刻把亲见亲闻写成报道,用无线电拍回他们的老家美国。美国的许多报纸用显著的位置刊登这则新闻。“立春日竖鸡蛋”似乎比美军在硫磺岛登陆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许多人特意买了鸡蛋,在桌子上颠来倒去地摆弄。大家以为鸡蛋也许跟牛顿的苹果一样,能引导他们去发现什么伟大的科学定理。据说,流亡在美国的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看了这则新闻却大笑不止。爱因斯坦为什么笑?他笑,也许他认为鸡蛋是绝对竖不直的——他笑新闻记者是信口开河,轻信的读者偏要寻根究底。他笑,也许他认为鸡蛋本来是可以竖直的——他笑那些人居然把竖鸡蛋也当成了奇迹,还迷信只有在立春那一天才能把鸡蛋竖直。爱因斯坦到底为什么笑?听说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大师,咱们就去问问咱们的物理老师吧。看不到却找得着的那个点物理老师说:“每个物体都有一个重心。”“什么叫重心?”咱们问。“地球的重力对于每一个物体都有吸引的力量,这吸引力好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尽量把物体往下拉。这个力量就叫做地心引力。”“就一个物体来说,地球的重力对于这个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吸引的力量,好像有无数条看不见的细绳子,尽量把这个物体往下拉。而无数条细绳子把物体往下拉,那力量,相等于一条粗绳子系在物体的一个点上,把物体往下拉。这个点就叫重心。”“重心到底在物体的哪儿呢?”“不要忙。虽然方才所说的那条粗绳子也是看不见的,咱们却可以用一条实实在在的绳子来把它的力量抵消,就像做拔河游戏一个样。咱们把绳子的一头系在那个物体的表面上的任意一个点上,另一头提在手里,那个物体就悬空挂着不再转动。这时候,这条实在的绳子跟那条想像的绳子——地心引力就成了一条直线。而且咱们可以肯定,那个物体的重心就在这一条直线上。”“咱们解下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系在那个物体的表面的另外一个点上,再使它悬空挂着。这时候,物体的位置一定跟上一回有所不同,但是这条实在的绳子,又跟那条想像的绳子——地心引力,成了一条直线。而且咱们可以肯定,那个物体的重心也在这一条直线上。”“物体的重心既在后一条直线上,又在前一条直线上,咱们就可以肯定,前后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那个物体的重心。那条想像的绳子——地心引力,就悬在这个虽然看不到,实际上却找得着的这个重心上。”稳定须有条件物理老师接着说:“每个物体都有一个重心。把一个物体安放在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