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语新说〉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背诵两篇短文。〖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情感目标〗1、学习要专心,观察事物要细心,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2、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学习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2、背诵课文。【学习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步骤〗一、知识链接:作家与作品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刘义庆(公元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二、【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填空。《咏雪》选自,作者,东晋人。2.结合词语给加点字注音: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2太傅()谢道韫()3.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内集儿女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三、合作探究,研读《咏雪》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2、学生按组研读,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老师可适当给予提示。3、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复述课文内容,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⑴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⑵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默写课文。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六、课后小结。第二课时〖学习要点〗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四、互助、合作与探究1、各小组提问。2、小组长归纳本组所提问题。3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⑴投影显示: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