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育人,春风化雨细无声---我的同事唐老师二三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唐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要爱得深沉,爱得真切,爱得全面。这样,我们老师才能与学生形成真正的心里相融。怎样爱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唐老师总结出了“三心”作法:在思想上正面诱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做学生的有心人;在生活上热忱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优生人人喜欢,但学习困难学生却是让大多数教师“头疼不已”的难题,他们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思想上自暴自弃,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唐老师以师爱为教育之本,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每一棵幼苗,不遗弃任何一名学生,让他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唐老师所任教的班有个名叫王强的学生,是全班公认的最不守纪,成绩也较差的顽固学生,而且很自卑,是个“留守孩”,班干部的话不听,老师的话不理,考试从来没有超过60分。唐老师一方面教育全班同学不要歧视他,另一方面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王强没有钢笔,唐老师将自己的笔送给他;王强衣服扣子掉了,唐老师会找来针钱给他钉上;王强生病住院了,唐老师会买上水果带领同学们前去看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爱心感召,王强慢慢地变得开朗了,课间能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唐老师因势利导,经调查得知王强很会踢毽子,于是唐老师在班上组织了一次踢毽子比赛,果不其然,王强获得了第二名,唐老师带头为他鼓掌,学生们也向他表示了祝贺,王强终于露出了笑脸。事后王强主动找到唐老师,流着热泪哽咽着说:“唐老师,以前我对不起您,今后我一定改,您看我的行动吧!”此后,王强像变了一个人,上课时再也不打瞌睡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而且主动买了学习资料。期中考试,王强破天荒地语文考了63分。唐老师适时表扬,并抓住时机给他加油鼓劲:“63分说明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于是,唐老师协同其他科任教师每天单独给王旨“开小灶”,并安排班上成绩最好的汪奇与他同桌,结成学习对子,互帮互助,互促互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今年期末考试,王强语文数学都在80分以上,唐老师特意给他颁发了一张“最快进步奖”的奖状,王强激动得流下了泪水。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爱抚,而家庭经济状况非常窘迫的特困生,他们更需要用真心去关怀。每学期开学初,唐老师的办公室不在学校,而在一户户特困生的家里。每学期唐老师总带头为特困生捐款,每次不少于五十元,并号召全校师生为特困生献出一份最诚挚的爱:捐款、结对帮扶。学生胡晶、胡小晶、胡伟三姐弟,时时刻刻揪着唐老师的心。姐弟三人的父亲早年患肺癌去世,并欠下几万元的债务,狠心的母亲见状去南方打工,一去不复返,姐弟三人完全靠70多岁体弱多病的爷爷胡长浩抚养。全家住在一间五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里,摇摇欲坠,家中唯一值钱的是一台别人捐献的黑白电视机,种着两亩河坡地,一涨水就颗粒无收,全家靠乡邻周济和民政补助生活,闲时还捡点垃圾。每学期初,唐老师总不厌其烦地上门劝返,每次还从家里捎上一二十斤大米,但胡长浩老人总以自己病多、家中无人做家务、无钱读书来搪塞。唐老师见状,马上与学校校长联系,征得同意后当场决定免去姐弟三人所有的生活费,学校分文不收,老人这才勉强同意送姐弟三人入学读书。姐弟三人到校后,唐老师又号召全校师生为他们捐款捐物,他还把胡小晶的家庭状况写信反馈给由团市委、教委团委、教育印刷厂联合组成的爱心活动领导小组,呼吁更多有爱心的人来帮扶姐弟三人,资助他们完成学业。胡小晶姐弟三人在小学期间学校未收一分钱,唐老师还派人逢年过节上门慰问,帮忙解决田家困难。如今,姐弟三人都已小学毕业,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人成才,唐老师还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在唐老师的主持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初步形成了体系科学化、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渠道网络化的格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情的教诲,真心的关怀,真诚的奉献,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