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与一般新闻报道的不同,提高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2、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重点难点:本文与一般新闻报道的不同;新颖的写法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导入一:……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时光流逝,二战的硝烟早已远去,但奥斯维辛永远是人类历史上无法跳过的一页。它见证了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时代的苦难。让我们跟随罗森塔尔的笔触,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这座“人间地狱”。二、知识链接1、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共同感受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重点解读两个图片:毒气室:这是毒气室,门一关上,屋里的空气立刻被抽光,剧毒的氢化钾气体从屋顶的气洞中涌出,不到十五分钟,所有囚犯均被毒死。焚尸炉:这是焚尸炉,纳粹党卫军对新来的囚犯说,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来疗养院,除了从这座烟囱里出去,你们再也没有其他的出路。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可怕、惨绝人寰、恐怖等2、小结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新闻知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这样一种新闻文体,即是消息。它的特点是:及时性、客观性、简明性。1三、合作探究(分小组探讨)(一)(过渡)看到这里,可以说,我们大家心情都十分沉重、压抑,抑或震撼,但作者却在文章中反复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报道,文章题目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第6段:“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第16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不矛盾。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明确:对“没有新闻”的理解:A这里发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好说的;B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C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我还是要写,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二)(过渡):显然这篇新闻与一般的新闻不同,为什么这篇并没有写下什么新闻的报道会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呢?《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比较内容比较对象一般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效性最新发生的事件时效性不强报道内容客观事件轻客观事件重个人感受情感倾向客观(零度写作)个人情感浓厚它为什么会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呢?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叙述感受,融入作者浓厚情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两个角度:细节的刻画和议论抒情(学生找)A、细节的刻画参观者参观时的感受和反应如何?(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并划出来。)1、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