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范本VIP免费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范本_第1页
1/19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范本_第2页
2/19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范本_第3页
3/19
精品汇编资料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行业发展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2011年,储能专委会的项目数据库先后收集到了国网张北风光储能项目、中国电科院风电储能研究项目等40多个在2011年实施的储能应用项目,分别贯穿了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输配电、分布式发电、微网以及电动汽车充放储换一体化领域。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意味着中国的储能产业充满了希望和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储能产业完全有可能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球储能行业在技术开发和市场应用方面依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通过对全球在过去十年200多个大型储能项目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储能技术在传统发电、输配电、电力需求侧、辅助服务、新能源接入等不同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我们发现在欧美等国,储能产业已经被列入国家战略高度,这些国家正在通过有力的产业政策和持续投入,不断储能行业的创新和研发。我们认为,在现阶段,社会各界对储能产业的深入认识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储能产业是能源结构转化的关键和推手,中国拥有全世界昀富潜力的市场。如果社会各界能充分认识到储能产业是转化能源结构的关键,认识到储能产业对于加快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储能产业就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从美国和欧洲的经验看,政府的作用对推动储能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发布专门针对储能产业的政策、法规,通过对科研创新的鼓励支持,通过对重点示范项目的投入引导,着力培育储能产业市场主体,着力建设储能应用市场等举措,不断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消除能源结构转化的瓶颈环节。但要像日本、美国一样,把储能做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出台相关政策,中国还面临从技术到应用上的双重挑战。在2011年白皮书论述技术的基础上,2012年白皮书的重点聚焦在应用项目的研究上。本白皮书对储能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应用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全球2017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范本范围各种应用项目进行了追踪和解读,力求能够让读者对全球过去10年储能行业发展、特别是对储能应用进行系统了解。我们力求客观、准确地结合相关各方的意见,把产业的前瞻性研究呈现给大家。但限于我们的认识水平和有限经验,不一定能够完全帮助读者了解目前行业发展的困惑,认识产业当前发展的现状和瓶颈。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馈、建议和意见,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技术的发展动向、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确立我们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储能专委会会长?俞振华第一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示范项目一、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和示范的意义储能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将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模式,弥补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以达到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能质量、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及节能减排的目的。北极星在线记者在2011版白皮书中看到:中国将发展储能的意义归纳为:未来电网的必要组成部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削峰填谷节约能源、提高电网效率延缓建设投资、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等五大方面。由此可见,大规模储能技术必需结合电力系统的具体应用来进行价值分析。二、带动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点领域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和微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这些领域巨大的发展前景也给储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智能电网与储能美国能源部将智能电网定义为“一种自愈型、消费者可积极参与、可抵御攻击和自然灾害的电网。该电网能够使资产的使用和运行效率昀优化,能够为数字经济提供高质量电能,能够容纳各种发电形式以及储能设备,允许引入新技术、新服务以及新的市场模式”。欧洲智能电网技术平台对智能电网的理解为“一种可以将发电厂和消费者智能结合起来的电力网络,从而高效的提供持续的、经济的、安全的电能。”在中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定义智能电网为“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扩展了“智能”的含义,并结合中国电力系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范本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