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美术教材使用的几点反思与体会VIP免费

对美术教材使用的几点反思与体会_第1页
1/2
对美术教材使用的几点反思与体会_第2页
2/2
对美术教材使用的几点反思与体会美术教材有其特有的属性,在众多教材中,美术教材区别于一般的普通教材,在教材的内容的编排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学科特点,本文主要从学科本体出发对教材合理使用进行一些反思与体会,以期更好地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一、充分解读美术新教材目前,新课程美术教科书有统编教材部编教材总计大约20多个版本,各显其特色。但是归纳起来讲各教材的体系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版本之间差异不大,这种现象大都是根据教材的定位出发的。按照教学大纲小学、初中课程都有明确的阶段标准,在标准的基础上教在内容的安排上大致都把教材概括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的使学生实现美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然而,三维目标对于大多数在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来说,这只是一个概括性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会有很多面临的问题。例如,教材说提供的内容学生不适应,绘画技法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相应的工具学校不具备,一些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等等。这些都是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出现且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中,这种现象的确很平常而且非常值得思考。但我们在排除客观障碍的问题之外还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无论在城市或是农村学校,我们美术教师如何正确的运用好我们的教材上的每一节美术课。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问题,也是核心问题。教学依据的就是教材,因此美术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运用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深组织运用到教学中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材把握对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当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才能清楚我们的方向,即教什么?怎么教?方向不能错,方向错了,目标也就跟着错。如何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为学生的发展而进评价。通过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我们才知道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即定位。以往我们绝大部分老师看教材只单一的局部的从某个开始,而忽略了整个教材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而产生一种不知道本教材教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也出现完成每个教学内容不考虑其目标是什么,也不知其所必然的问题。现在通过新课程的解读,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教材,知道我们的整个三维目标其实是螺旋上升的过程目标,这是将每课的目标融入在一起,通过美术的过程学习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实现三维的立体目标。这些都是在美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上述分析能够发现,教材对美术教学所起的作用,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充分解读教材才能更好的实现美术教育。二、从学生出发,合理使用教材。我们的课程一直以来就处于两种教育观的影响之下,一是赫尔巴特的主张,注重学科知识逻辑组织,为学生提供完整而丰富的知识,我们称之为“学科中心论”;另一种是杜威的主张,注重采用生活经验构成知识,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我们称之为“学生中心论”。课程改革的连连转移,新课程对教材设计和呈现提出的要求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客观上成为新旧美术教科书的分水岭。纵观课改过过程中各版美术教科书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寻求尽可能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规律,构建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新体系。我们目前的教学过程既有理性知识学习,更有感忧知识训练,体现艺术特征的美术教学不能是冰冷僵硬的知识技能,美术教材应体验学生成长需要时遵循艺术自律性,情感特色,强调实践操作,突出直觉体验学习,具备活动生活意识教材体系。把握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主要的不是获得系统的美术知识,而是获得走进美术世界的“兴趣”,这样的培养对待艺术的健康态度,这样的美术学习过程,感性和理性互为作用,直觉和理智才能协调发展。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会走进传统美术教学的误区,只把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而离开具体的情感表达和事物组织教学,这样就会成为艺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美术教材使用的几点反思与体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