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蝉和贝壳》导学案【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掌握写动物的写作技巧。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作者情况:小思:原名卢玮銮,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作品《承教小记》席慕容: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1646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诗集《七里香》1、自由朗读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并给黑体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二、课堂研讨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3、《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三、研讨展示,互动交流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一、预习导学1、自由朗读课文《贝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2、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卑()微一丝不苟()二、课堂研讨1、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3、父亲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中“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14、对比阅读《蝉》《贝壳》这篇文章,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三、研讨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学了这两篇课文后,你应该怎样学习呢?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的一句名言来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