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讲话一、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现状当前,我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总体良好。1—10月全区净增城镇就业岗位615个,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23%;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5.5%,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50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81.98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81.98%;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人数1105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94%;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46人,完成任务的246%;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84期,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44%,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完成和超额完成。但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求失衡:全区现有下岗失业人员近4000人,其中“4050”人员(女40、男50周岁以上)、双失业人员、单亲家庭失业人员、城镇低保失业人员近500人,农村亟待转移的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每年新生劳动力3000余人,失地农民6000余人,再加上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总计有3万多人需要就业,而按常规估算,全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5000多个,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就业矛盾一段时期内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4050”人群,因受年龄、素质、观念等条件限制,就业更为困难。造成就业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就业与经济紧密相连,特别我区二、三产业的相对落后决定了就业岗位的有限性。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剧了城镇就业压力。第二,下岗失业人员、普通新生劳动力往往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还存有怕苦、怕累、怕出门的观念。这既有素质不高的因素,也有择业观念落后的问题。第三,由于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没有为职工解决社保等第1页共5页问题,加之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工作时间过长,造成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局面。第四,目前我区还没有正式的人才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网络不健全、用工信息传递不畅、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的全面、协调推进。二、抓住三大环节,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效开展(一)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进一步搞好再就业,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不动摇。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努力扩大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加快XX县区建设,促进三产集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以创业促就业。(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我区就业再就业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素质性的矛盾,相当一部分人员无一技之长。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应变能力,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我区加大了对城乡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全区共组织培训近7000多人,培训后实现就业5000余人。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要根据企业需要的岗位和工种、下岗失业人员所要求的培训项目组织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同时,要加强思想观念教育,帮助他们转变择业、就业观念,面对现实,适应形势,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营造“就业靠自己,工作靠能力,致富靠劳动”的新格局。要创新培训方式,开展定向、订单,长班、短班,全日制班、夜班,就业、创业等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同时,要加强培训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协作,联手解决培训和就业问题。(三)大力培育人才劳动力市场,构建快速、畅通的供求信息平台。要切实解决信息网络不畅通、供求渠道中梗阻的问题,充分利用劳务市场的信息网络,构筑政府、企业、个人之间以及区内区外、纵横相连的劳务需求信息平台。当前重点要抓好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实现省、市、区、乡第2页共5页(镇)四级联网,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给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择业和招工机会。三、健全四大机制,保障就业再就业工作持续开展(一)深化政策引导机制。近年来,中央、省、市、区先后出台了一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