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课堂你知道汉楚争霸的故事吗20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相关文学常识:长勺之战的背景,《左传》的相关知识。(难点)2.理解掌握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加强文言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练(重点)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左传》简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小知识: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关于历史散文的体例历史散文有三种体例.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如《史记》.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背景•1.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时期国史官写的体史书。•(2)《曹刿论战》记叙了鲁庄公十年齐鲁长勺之战的情况,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之一春秋鲁左丘明编年《左传》2.掌握下列红色字词的读音:(1)曹刿()(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弗()敢加也(5)小惠未遍()(6)小信未孚()(7)公与之乘()(8)战于长勺()(9)下视其辙()(10)登轼()而望(11)彼竭()我盈()(12)望其旗靡()(13)夫()战(14)牺牲玉帛()guìjiànbǐfúbiànfúchéngsháozhéshìjiéyíngmǐfúbóFlashӰƬ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2)肉食者鄙:掌权的人•(3)又何间焉:参与•(4)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祭祀用品等•(5)小惠未遍:遍及,普遍•(6)弗敢加也:虚报,夸大•(7)大小之狱:案件•(8)一鼓作气:击鼓进军4.古今异义•(1)弗敢加也•古义虚报,以少报多今义:增加•(2)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放弃某种利益。(4)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本分的事今义:忠诚•(5)肉食者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道德品质低下•(6)大小之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7)衣食所安•古义:安身今义:安全伐齐师伐我古义:今义:攻打、讨伐攻打、讨伐砍伐砍伐信必以信古义:今义:实情实情书信书信再再而衰古义:今义:第二次第二次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虽虽不能察古义:今义:即使即使虽然虽然三、合作探究•1.合作讨论,结合注释小组内翻译第一段。•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事情去处理。•(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士气会大大增加,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没有士气了。研读第1段,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怎样的品质?•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B.鲁庄公认为战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可以一战•C.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达标检测•1.你认为曹刿是个什么样的人?•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曹刿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