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中学(1)班级:_________组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新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我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通过记忆基础知识,培养瞬时牢固记忆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本校特色,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学校园生活,知道学校的发展历史,明白制定校训的意义及学校校训的含义。【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了解本校特色,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学校园生活,知道学校的发展历史,明白制定校训的意义及学校校训的含义。热爱新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学习难点:了解本校特色,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学校园生活,知道学校的发展历史,明白制定校训的意义及学校校训的含义。【自主学习】(一)填一填,明确知识点。1、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新学校比小学大得多,我们将在这里()、()。2、在我们的学校有许多社团,学校还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展示自己的()和()。3、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校史记录着学校的()、()的历程,留下了师生共同前进的足迹。4、校训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和(),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和()。5、参观校史陈列室或访问老师,了解学校的历史。创办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创办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历程: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名校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史给我的启发和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简答题上了中学,对新学校你已经熟悉了吧。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感受到学校里最可爱之处是什么?(2)请你简单说说我们学校的历史。(3)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什么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二、材料分析题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学校悠久的历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努力学习,为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奋斗不止。对校史、校训的意义,你是怎样认识的?【课堂检测】1、走进中学,意味着我们()A、是大人了B、成为中学生了C、可以不依赖父母了D、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了2、开学已经快两周了,王宏还是不太适应新学校的环境。他应该()A、大哭一场B、要求回到小学C、让父母陪同上学D、请老师或同学帮助3、()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的校风而制定的。A、校规B、校训C、道德D、规矩4、在新的班集体中,在和同学相处时,应做到()①以自己为中心,处处占上风②团结友爱,互相帮助③和谐相处,共同进步④尊重同学的意见,按照同学的意思办事⑤对同学讲“义气”,只要本班同学有事相求,倾力相助A、②③④B、①⑤C、②③D、④⑤5、走进中学,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面对新的环境,下列想法不正确的是()A、我要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B、我要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C、都是陌生人,我只和认识的人在一起D、我要主动结识新老师、新同学【复习知识点】1、什么是校训?它反映了什么?(P5)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