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题:新闻两则课型:新授备课时间:7、15主备人:段希艳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导入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二、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三、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ì)锐不可当(dāng)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3、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4、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一是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三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四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写作背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开始的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和平”阴谋20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四、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一;教师参与)五、品味语言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