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趣学古诗叶圣陶在《语文教学20韵》中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古诗词都有丰富的意境,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意境,进而在自己的脑海中重建意境。何谓重建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词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身闻其声、身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受到思想教育。就这点来看,完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单靠学生的凭空想象,怎么可能把古人心中的意境完全想象出来,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事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以下就以《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来谈谈创设情境教学古诗词。教学目的:1、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2、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教学过程:一、题解。“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二、自渎,扫清生字。1、读准字音。2、解释词语。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1.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2.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在教学中,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他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开始慢慢沉浸在词的意境之中。于是,他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想象丰富,答案各异。当一位学生回答“我仿佛看到小溪旁有一间茅屋,一对老夫妻在茅屋前的小院中说悄悄话”时,老师及时地表扬了她,并追问:“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老公公或老婆婆,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很激烈,慢慢地进入了意境之中,接着老师又问:“假如此刻你就是那顽皮的‘小儿’,你最想做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反应更强烈了,完全进入了角色。有的说:“我最想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闻一闻青草的芳香”;有的说“我还想骑在牛背上,吹笛子”;还有的说“我最想到荷花池边,到小溪边去抓鱼。”……这里老师连用了两次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进入了村居,成了村居里的一份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体验词人渴望和平、向往安宁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