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版VIP免费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1/8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8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3/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3.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4.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重点难点:1.重点:(l)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2.难点:(l)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2)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①慨叹(kǎi):有所感触而叹息。②玄虚(xuán):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③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④诓骗(kuāng):哄骗。⑤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⑥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2.阅读全文,思考本文怎样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2.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九·一八”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fú)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有吉明的拒绝。日军深入华北。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致使有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失望。针对这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批驳这种错误论调,大大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他指出:中国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这篇杂文就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提出义正辞严的批判,既猛烈抨击了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又热情歌颂了在斗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前途充满了信心。三、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注意正音。2.提问:文章怎样提出批驳的论点的?讨论并归纳: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国联,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亮出批驳的靶子“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3.提问: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讨论并归纳:对方的谬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是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是:“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国难当头,国民党政府官僚和“社会名流”不是号召人民奋起反抗,而是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请菩萨来“解救国难”,多么荒诞,多么愚昧啊!4.提问: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讨论并归纳: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势定基础。5.提问:文章如何驳论证的?讨论并归纳:(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3)求神拜佛是“自欺”。这些批驳证明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说明敌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这就是批驳的“突破口”。6.提问: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起讽刺否定的作用。7.提问:“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8.提问: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9.提问:第6段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对批驳敌论点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作者从正面树立自己的论点是为间接反驳敌论点。10.提问:作者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