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关心教学目的:①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作者阐明观点的思路。②理清文章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③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④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的论述方法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难点: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第1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学习本文的重要性方面,导入新课2、揭示目标:①积累相关文学常识和字词②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作者阐明观点的思路。③理清文章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撰zhuàn写颇pō天籁lài功名利禄lù颢hào嫡dí亲衣钵bō不可思议yì2、积累下列词语:①天籁齐鸣②功名利禄③衣钵④不可思议⑤正宗嫡传⑥恢复⑦撰写⑧抱负⑨限制⑩透彻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邓云特。1912年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1961年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由于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达到乱中夺权的目的。《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邓拓因此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1966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同志(笔名马南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杂文的汇集。《燕山夜话》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表达了作者的独立思考,针对性很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针对当时青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努力读书”与“关心政治”的关系,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3、感知内容:快读83面《谈谈议论文的阅读》思考: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②常用的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③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有几种:并列式——横式层进式——纵式④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单元导读,分清段落结构,归纳出段意并板书。第1部分(1—6)从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入手,在分析上下联的意思中引出了作者的观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第2部分(7—10)对东林党人的读书和讲学做了历史的辩证的评述,并阐述了“努力读书”与“关心政治”二者不可偏废的道理。第3部分(11)提出观点并发出号召。⑤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第2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内容2、揭示目标:①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②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的论述方法二、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1、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阐明作者的观点的?先引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进行评析,得出古人“一面致力于读书,一面关心政治”的结论,然后分析东林党人“关心政治”的内涵,再从正面阐述“读书”和“关心政治”不可偏废,最后提出观点并发出号召。2、文章认为东林党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分析评述东林党人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进步性:一面致力读书,一面关心政治,强于那些只知道读死书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局限性:东林党人仍然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而且他们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没有反封建的因素。启发:作者评述历史人物,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并能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佐证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其间展现出来的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分析鞭辟入里的做学问的方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3、这篇文章让我们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这篇文章提出的论断至今还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虽然作者邓拓为了写作这一类文章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在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