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案老师寄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学情分析】《说“屏”》是八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的最后一篇,学生经过对前面说明文的学习,已经对这种文体比较熟悉,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在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上不必花费大量时间;把本课看做一篇科学小品文来学习,注重感受文章生动诗意的语言和作者的人文情怀,则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经逐步将感性与理性认识有效结合,所以这样处理更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问题设置和学法指导,尽量做到具体化,梯度性,易于操作性。【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2、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2、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感悟。【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将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读课文了解有关屏风的知识,并做框架式整理;可以搜集实物供大家欣赏。【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检查预习——初忆屏风模样:1、屏风的发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屏风悠久的历史,以及它作为传统家具的功用,对屏产生初步的喜爱感。)2、请大家说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屏,都有哪些作用?(学生会设想到饭店、医院、茶馆等,以及它在此处装饰和遮挡的作用。为后文学习做铺垫。)3、在课前预习基础上检查预习情况,疏通字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最初步自学能力,扫清课文字词障碍。)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休憩销魂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屏风知识: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了解屏风的基本知识。(设计意图:除了了解相关知识,更培养学生学会系统有效的总结知识,感受总结整合知识的好处。)1、什么是屏?2、文章说了屏的哪些知识?(方法指导:放声自由朗读,朗读完毕,请各小组交流整合预习结果,查补缺漏,选择最优格式方案,将第二题探究结果书写在黑板上,看哪个组又快又好。)(师巡回参与指导)问题一明确:屏者,障也。问题二明确:屏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屏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教师点拨:在学生交流总结并展示学习成果后,引导学生发现使用一定格式整合总结知识点的好处,其作用是简洁、明了、使思路清晰,这种说明方法叫画图表,可以在生活中使用这种办法。三、欣赏与理解课文——感受屏风魅力:1、过渡语:经过学习,我们发现作者对屏了解很深,为读者详尽地阐释了屏的知识,让我们了解了它。它好看又实用,深得作者喜爱,故而作者在字里行间毫不掩饰它对屏的感情,让我们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及文章语言特点,进而感受屏风的魅力。2、问题: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感情,探讨文章语言特点。(方法指导:请各小组安静默读,拿起笔来圈点勾画文中你最喜欢的词句或你认为有特点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思考文章语言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推选代表陈述本组观点。)明确:通过销魂、向往、富有诗意等句子,看出作者对屏胡喜爱、赞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等处引用古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及此处的意境,使文章富有诗意和美感,充满强烈的文学性,使屏的美好形象深入读者之心。(举例:寂寞宫女在清冷月光下独坐屏前,吟诗诵句,纤纤玉手执一小扇追逐流萤,青春美好却深居宫闱,何等凄怆,何等销魂,引人入境。)3、出示图片(配乐古筝曲)欣赏令作者情有独钟的屏风,可令学生做简评。(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受屏风魅力之后展示图片及屏风实物,可以更强烈的激发学生对屏风的喜爱,从而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与第一环节遥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