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俄罗斯说课首先分析教材:俄罗斯是教材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继日本、印度两个国家的学习后出现的又一个国家。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有特定的原因的。首先它与前两个国家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经济特征都有很多差异,比如日本地狭人稠,印度面积较大,人口众多,而俄罗斯地广人稀。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所以教材三个框题首先从这一特征入手,由于它面积广大所以影响到了它的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资源的丰富,以至于影响到了它的人口、工业、交通的分布和工业的特点,前苏联的解体也提醒我们作为面积大国和多民族的国家处理民族矛盾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俄罗斯与我国也有相似之处,如地大物博,在世界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我国也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对俄罗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国家地理新的方法,同时也有利于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我们借鉴俄罗斯的经验搞好本国的经济。对俄罗斯的学习教材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从自然环境、工业和交通发展、城市和文化几个方面列框题,而是从,“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这几个俄罗斯自然环境、工业和交通特点方面层层递进的列出了相关内容。因为国土辽阔,所以地形、气候复杂、东西环境差异大,以至于影响了俄罗斯的人口、城市、交通和工业的分布,又由于国土辽阔所以资源丰富尤其矿产资源丰富,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俄罗斯工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其发达的交通又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运输条件,而联系交通线的点就是城市,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教材最后一个隐含内容——城市和文化。同时教材对俄罗斯每一个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学习都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对地图、图表、图片和文字的解说,顺利成章地揭示其规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种图表的作用,组织好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容量,本节共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国土辽阔”,第二课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识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掌握俄罗斯地形、气候特点以及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3、掌握俄罗斯工业和交通特点以及主要工业区、交通线、城市的分布和俄罗斯的文化特点。技能和能力目标:1、通过对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2、通过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以及人口、城市和交通、工业分布的差异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3、通过对俄罗斯工业特点和工业发达的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和交通、科学技术的关系。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前苏联解体的分析明确大国应该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地区经济发展平衡问题的重要意义;2.通过对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本教材列出的三个框题实际上暗含了俄罗斯的自然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和山脉的分布以及工业和交通特点,所以我设计教学的重点:俄罗斯自然和经济特征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欧洲面积只占1/4,但却属于欧洲国家,对这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为此我确定教学难点: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口、城市、交通和工业分布的影响。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法和学法:新教材在国家地理的编写方面,第一侧重了个性和特点,第二侧重了各种图表的利用,以图导学,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改的精神,第三侧重了前后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第四侧重了趣味性和生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其精髓,把它真正落实到实处。为此我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拟采取以下方法:1、针对课题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自己读图、读书、搜集资料然后或思考或讨论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和经济特点;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课外知识补充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采取游戏、小组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积极思维、踊跃发言;4、及时反馈,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