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东汉的兴亡【学习目标】1、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了解“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及这一时期采取的措施;2、掌握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史实,分析东汉衰败的原因。【学习重点】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学习难点】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学习准备】工具书,表格【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时安排】一课时一、激情“动”员(3分钟)全班朗读: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秋瑾二、主“动”展示(5分钟)师:这首诗歌描写的是汉朝哪一位皇帝,读完你有什么感触?三、调“动”探究(10分钟)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点: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他就是光武帝。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知识点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知识点3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__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四、互“动”交流(20分钟)我收获,我快乐教师:汉武帝时期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他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汉东汉学生: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威胁朝廷教师: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点拨:推恩令没有违反宗法制,诸侯王的各个子嗣都可以得到封地对汉武帝感恩戴德。实际上不费一兵一力既收复了人心又削弱了诸侯封地势力。2、重点突破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3.光武帝以“柔术”治天下与西汉时“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从背景和目的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的对策;从措施上看,主要是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但得利最大的还是豪强地主;从效果上看,都出现了盛世局面。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光武帝的“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潜伏着隐患。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东汉后期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2三.黄巾起义1.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领导者、口号、结果(2)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五、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