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学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知识梳理阶段原因表现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列强侵略,逐渐解体(2)运动的诱导(3)企业的刺激方举瓒、孙英德上海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初步发展(1895~1912)(1)列强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3)“”思潮大生纱厂、荣氏兄弟面粉厂短暂春天(1912~1919)(1)的胜利扫除了一些障碍(2)政府的政策鼓励(3)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4)_________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速度、规模空前;业和业发展最快。较快发展(1927~1936)(1)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与措施,如:运动、币制改革等(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局面日益萎缩(1937~1945)(1)的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2)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和的压榨。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陷入困境(1945~1949)(1)内战的破坏(2)通货膨胀政策与繁重捐税(3)的压迫(4)的经济侵略工商企业纷纷倒闭二、知识延伸: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的内迁史料: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意义。三、链接高考(2016·河北唐山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1890年1913年1933年种植业、渔业、林业68.56764手工业7.77.77.4现代制造业0.10.62.5采矿业0.20.30.8电力000.5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