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黄兴(1874-1916)湖南长沙县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蔡锷(1882~1916)湖南邵阳毛泽东湖南湘潭刘少奇湖南宁乡彭德怀湖南湘潭贺龙湖南长沙县以湖南为例的这几种政治力量是怎样救国?第一种方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种方案: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第三种方案:走社会主义道路其一,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党的地位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地位)2、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现在,有人说: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要由中共领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请你列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来说明党的执政能力。其二,才能坚持方向,才能维护统一,才能实现目标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必要性: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重要性:三个才能4.P64,专家点评1.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教训历史的教训•苏共88年历史,1500万党员,执政70多年。固步自封,没有令人民满意的执政成就,无疑是解体的重要原因。1991.12.25苏联解体今天昨天中国共产党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三.依法治国依法执政(1)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依法治国:理解:领导、主体、地位、本质、根本目的(我国)要求——依法执政、立法先行、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法治社会。(3)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4)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以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以宪执政。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65“P65“全国人大四次通过宪法全国人大四次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材料,从中感悟到什么?修正案”的材料,从中感悟到什么?党集中人民群众的意志党集中人民群众的意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大讨论、通过人大讨论、通过国家的法律、决定等国家的法律、决定等(经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宪法这四次修正和补充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历程,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历次对宪法的修正和补充都是中共中央提出建议,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才能实施。)党的主张并不直接表现为国家意志,只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才能把党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运用所学政治知识探究该政策上升为法律并在全国各地落实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提出立法建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地方政府修订计生条例地方人大修订相关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立法国务院修订相关计生政策方案(2015·福建卷,26)从铁腕规范党内生活,到铁面问责严格执纪;从亮短揭丑的民主生活会,到重拳破除各种潜规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守底线、讲原则、重法治成为新常态,这有利于广大党员()A.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B.强化执政意识,履行国家管理职能C.遵守党纪国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遵循客观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矛盾。因为中共是领导核心,人大是权力机关。中共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方针和政策,然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使之成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人大必须坚持中共领导,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法律。中国共产党执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矛盾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什么为什么完成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推进了三件大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事业必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如何做如何做(怎样执政)(怎样执政)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小结党的领导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治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