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十四节气的农业谚语二十四节气的农业谚语导语: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同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二十四节气的农业谚语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一)二十四节气的农业谚语第1页共29页立春(2月3日至5日之间):立春俗称“打春”。前一天叫“迎春”,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起先萌动生长,人们起先备耕之时。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实行“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民、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起先。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现在没有打春牛第2页共29页的活动了,但社旗四周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有民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如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担心。”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第3页共29页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雨水(2月18日至20日之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起先增多。雨水过后,起先植树,并打算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惊蜇(3月5日至7日之间):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起先醒悟、蠕动第4页共29页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起先。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蜇节,耕地莫停留”,“前晌惊蜇、后晌拿锄”,指天气连阴,“雷打惊蜇前,高岗能种田”、“不过惊蜇听雷声,四十五天雨难停”,“雷打惊蜇后,河湾能种豆”,预示雨水不多。“惊蜇打雷,小满发水”,“惊蜇云不动,寒到五月中”预示有倒春寒。“惊蜇不放蜂,十笼九笼空”。春分(3月20日至22日之间):第5页共29页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夜渐短,麦子生长快速,起先起身,有“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谚。应加强麦田管理,施肥、中耕,严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们身体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谚。清明(4月4日至6日之间):气候清爽,草木茂密,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间。有“清明前,去种棉”,“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十天种高粱”,“清明去播种,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喂个饱(上肥),瘦苗能长第6页共29页好”,“清明种高粱,六月接饥荒”等农谚。清明节忌讳天阴、下雨是日天晴,兆大丰收。有“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明清明,暗谷雨”,“清明无雨多吃面”之说法。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风,主旱,有“清明西北风,旱了不会轻”之说。但也有“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北”的俗谚。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好。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谷雨(4月19日至21日之间):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起先。一般天气变暖,断霜雪,雨量也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种出土的重要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