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职党员目标管理意见各乡镇党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精神和“*”重要思想,不断创新渔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法,使广大渔农村党员“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推进我县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和“三培养”活动的深入开展。经研究,决定在我县渔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目标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为依据,不断巩固和扩大“*”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积极探索渔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解决渔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增强渔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使之真正成为“*”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二、设岗定责的原则及岗位设置(一)设岗原则。按需设岗,因人选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二)设岗类型:岗位类型分为四大类,一般设十个岗位:经济发展类:包括科技示范岗、勤劳致富岗等。公共事务类:包括计划生育岗、生态环境保护岗、社会治安维护岗等。村务监督类:包括村务财务监督岗、土地管理监督岗、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岗等。思想政治类:包括政策法规宣传岗、文明新风岗等。具体岗位的设置由各村党支部根据本村的党员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人口多少、工作量大小等情况来确定。(三)设岗对象。渔农村无职党员的设岗对象为村脱产干部以外,身体健康的党员(村脱产的党员干部履行其现有职责)。也可以把那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年纪较轻、素质较高、有一定特长的以及“三培养”对象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列为上岗对象,用上岗履行职责的实践,增强他们的党性锻炼。(四)设岗程序。各村党支部在公开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第1页共4页及岗位职数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党员自荐、民主推荐、群众评议和党支部提名、党员投票等程序,结合党员的特点、特长择优配岗,使广大渔农民党员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岗位。三、实施步骤渔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动员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的*精神、“*”重要思想、《党章》、党内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宣传设岗定责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在学习动员的基础上,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进行调查摸底:一是调查了解党员的年龄、文化、能力(特长)、素质、分布状况以及家庭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登记造册;二是调查了解本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状况;三是收集整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到需要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支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合理设置党员岗位提供科学依据。第三阶段:设岗定责根据设岗程序,具体分四个步骤进行:1、设置岗位。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和设岗原则,确定岗位和职责。岗位职责的每项目标既要有履行工作职责的定性要求,又要有量化考核指标;既科学规范,又简明易行,方便考核。2、自我认岗。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通报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及岗位职数,由无职党员结合自身的年龄、文化、体能、特长及居住地等实际状况,自我选择一个岗位,并向支部申报。3、支部定岗。在党员个人自选申报的基础上,支部向全体党员公布和介绍每个申报人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特长等情况,采取由党员大会民主推荐(无记名投票)的办法,在每个岗位确定若干名得票较高的党员,作为上岗党员初步候选人;按照尊重个人意愿和因人制宜、总体平衡的原则,村党支部对该岗位的候选人进行讨论审定,最终确定人选,并与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4、公示明岗:对无职党员定岗情况和岗位职责要求,通过村务公开栏、黑板报或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党员和全体村民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第四阶段:组织实施党员上岗后,第2页共4页应迅速转入设岗定责的实施阶段。各乡镇党委对实施情况,要进行跟踪了解,加强指导。村党支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保证党员的知情权。对上岗的党员,要确定支部委员分别联系,定期组织学习,开展活动,汇报工作。四、工作要求(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