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再思考——“五四运动”教学反思仪征市新集中学八年级历史高晓峰上课的时候讲到五四运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伟大的开端》),其中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于是提出一问:“如果你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学生,你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爱国?”班级学生讨论热烈。我要去进行示威游行,……没有了,全班同学只想出这一条,难道大家都去示威游行?到这儿,发现学生严重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再讨论后,同学们还想出一些其他办法:还可以进行各种宣传活动,鼓动民心,如写文章,写标语,会唱歌的还可以编歌,再提问:是不是大家都不学习了?那个时候的我们还要不要学习?学生一讨论,都认为几乎没有学习的条件了。我指出当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学生进行学习也是一种爱国的方式。还是讲五四运动,换了一个班,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当如何实践爱国主义?”教室里炸开了锅,他们认为这个问太好答了“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建设人才”、“大力发展经济”、“反对台独”、“增强综合国力”。除了第一条被我肯定外,其他大而空的回答被我否定了,孩子们哑了,经提醒,生活之中处处皆爱国,他们终于肯把“爱国”这一宏大的词语与生活小事细节联系起来了:升国旗要站直一些,唱国歌要大声一点,要节约资源,要遵纪守法,让家人依法纳税,我要去参军!(这是一个男生,估计也是他的理想了),慰问军烈属和孤寡老人,为希望工程捐款,在外国人面前要不卑不亢(我听了这个好笑,也表扬了),反台独——被我反问“如何反?”,有人立即想到去罢课游行,他们还想到上网发帖子,或者给台湾的同学写信等等。我认为,从前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空洞的,将爱国与爱党、爱领袖、爱民族混在一起,所以到今天这个越来越务实的世界里,在青少年普遍信仰缺失,偶像崇拜娱乐化的年代里,大家讨厌这种大而空的东西,结果爱国主义教育一下子就失落了。于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既没有从前的狂热与崇高,亦无那种务实与朴质。我的这点点课堂举动,是想让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在国人心中宏大、崇高、不可企及的意识形态上的概念落到生活中来。前几天刚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说美国最重视的两门学科是英文和历史。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为什么不是物理或计算机?美国的国家历史只有两百多年,但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是深入到每个人骨髓里的,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可以从对星条旗的敬重看出来。而中国这个悠久的文明古国没有理由不重视历史教学。但今天的情况确不容乐观。在和平时代,爱国心是最容易被淡忘的,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个群体,就象一个人青年的时候最不注重健康一样,我申明我不是一个“爱国”青年,有时还会偾世忌俗。但我是一个历史老师,历史课给了一个我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我的历史课上拒绝太多空洞的说教,我要讲给学生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当然也要讲反面人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历史及其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历史课上让我们来做这样的引导吧。1